文章

如果有誰可以理解,那就是動漫社長了吧:序黃致中《夜行:風神鳴響》

2015/11/11 _文學評論
1.

在談這本書前,要先從一次文學獎評審經驗說起。去年,我受邀評溫世仁武俠小說獎的複審,短時間讀了四十個武俠長篇,頗有即將仙去之感。不只是因為每篇都幾十萬字,更大的原因是稿件素質。當代大部份寫武俠小說者,不是模仿金庸、就是複製古龍。前者若無金庸的編劇能力,就容易讓那樣的角色流於刻板;後者若無古龍的詩意和洞明世事的瀟灑,就只是一群換個方向刻板並且很中二的角色在紙上亂跑。

就在我絕望地讀完大多數的稿子,才發現了一篇讓我精神一振的,非常奇妙的小說。它基本上是一篇「輕小說」,從角色設定到文字風格都有著強烈的輕小說氣味;但同時它也確實是武俠小說,它用非常聰明的方式來重新詮釋「武」,角色的掙扎也確實環繞著「俠」的核心。而且更讓我感到愉悅的,是這篇小說「非常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」,不但每個段落的方向感很明確,各自發揮應有功能,有時還會有些小段落對內行的讀者眨眼睛——比如說,裡面有個叫做芸草的角色,教女主角曉楓如何編造出無限個故事的段落,就是小說編劇的基本功。作者將之不著痕跡地融入了故事情節裡,一般讀者大概不會有感覺,但會看的人一定會噗哧笑出來。

好小子,你寫篇小說來參賽,還有餘裕在賽事中途跟評審眨眼睛:

「你知道這招是什麼嗎?^_<」

好啦我知道啦。靠北喔。(你就不怕看不出來的評審惱羞成怒嗎?)(啊我忘記了如果他們看不出來,就根本不會知道要腦羞。)

瞬間那一整票學金庸、學古龍、學到不知道自己是誰的,通通失色了。

輕小說加武俠,然後還發生在原汁原味的台灣現代社會耶,這組合太有梗了,這真的是只有台灣人才寫得出來的東西啊。

由於審議過程一切匿名,我根本不曉得這是誰寫的。但我很愛它,在評審會議上努力為它拉票,我也當場說:我認為這篇不只應該入圍,而且應該得獎。(評審會議影片已經公開上網,有興趣可參閱)。然而同時,我卻也有點不安,我大概可以想像,如果下一階段的決審委員很堅持「武俠小說」的傳統樣式的話,「很像輕小說」這個在我看來是優點的部分,正是它可能落敗的原因。因為「武俠小說」,在很多人眼中,就是應該像金庸或像古龍。

最後我的不安成真了,它真的一個獎都沒有撈到。

但對我個人而言,卻是中了另外一個獎:靠,原來這篇叫做《夜行:風神鳴響》的小說,是我已經認識好幾年的黃致中寫出來的。我們同在耕莘寫作會,但出於我的疏懶、以及長年都無法在台北參加活動的關係,我竟然從來不知道,他小說寫得這麼好。

2.

我知道的是,他是工程師。行事穩重可靠,辦活動時也有靈活的企劃能力。如果硬要找出他容易讓人困擾的地方,那就是你不管跟他說什麼,他都會用全力以赴的認真眼神看著你,你看得出你的每個字都讓他的腦袋全速運轉,正在找出一個絕對可以讓大家都滿意的解決辦法,然後說:「好的。沒問題。」

但我最記得的一件事,還是「他是工程師」這個刻板的角色設定。因為他實在是一個太精準、太清晰的人了,在他的腦袋裡,沒有任何雜亂的經驗現象,無法提煉成簡潔的運轉模式;也沒有任何抽象概念,不能被用一兩個簡明的例子說清楚。和他說話,對於長年浸泡在各式各樣模糊語意的同輩文青、前輩作家的我來說,是令人安心的休息。

而我認為,武俠小說也有他的「運轉模式」,這點黃致中掌握得非常好。你可以幫武俠小說添上各式各樣的外在設定元素,但它的核心就是「武」(一種超乎尋常的、發自肉體的力量)和「俠」(一種必須為弱者做些什麼的倫理自覺),所以「武俠」就等於可以化約成一個問題:「你有了超凡的力量,你接下來要拿它做些什麼?」

所以,雖然表面上《夜行:風神鳴響》跟我們想像中的「武俠小說」長相完全不同,但核心的本質就是在回答這個問題。曉楓意外獲得了飛雁提供的強大武藝以及芸草提供的超人智力之後,小說的主要軸線就是在「要不要出手」這件事上。從貫穿全書的「能否棄劍」的問題,到第一次學會「諦聽」,知道有人在廁所裡被毆打開始,轉接到王安治被欺負、為了解決一個麻煩帶來更大的N個麻煩、以及飛雁帶曉楓回去看那些「曉楓曾經最想殺掉的人」這些情節來看,我們可以看出作家非常知道自己在辯證的問題是什麼,一層層加重問題的力度。

這個你不出手嗎?
那下一個呢?
你說到此為止,那接下來的問題怎麼辦?

而在小說的結尾,黃致中強化了參賽版本中最軟弱的部分,添了不少原版沒有的情節。其中最重要的改動,就是以某種迂迴的方式,來告訴我們曉楓如何以自己的風格,用不同於飛雁的武力壓制和芸草的智力取勝的第三條路,回答了這個倫理問題。毫無疑問,這個改動讓小說比原版更好了。

3.

作為小說寫作者,黃致中另有一項少有人能及的能力:他是個非常棒的「詮釋者」。他擅長把一件事說成你沒想像過的樣子,結果你竟然還覺得那件事更清晰、更銳利、更美好了,簡直就像他伸手到你的後腦勺,幫你調整腦袋和眼睛的解析度一樣。

而小說,往往正是小說家如何「重新詮釋世界」的文學形式。他把你習以為常的世界變成別的樣子,結果卻讓你對這個世界有更美更好的理解。這正是《夜行:風神鳴響》最令人享受的一點。將武俠元素放入現代社會的小說很多,但想到要解決活在集體主義思維的古代俠客,如何與活在個人主義盛行的現代女高中生磨合問題的並不多。讓主角被附身、擁有心內的另一人格的小說很多,但想到「隱私」是個問題的並不多。想到要建立一套解釋體系來讓現代人容易重新理解「武術」內含的小說很多,但能提出能讓現代角色接受卻又不傷害原有武術魅力的並不多。

《夜行:風神鳴響》有一種異乎尋常的清醒,從結構到內容都是。它毫不含糊,因為作者不允許自己閃避,每一個可能的問題都要解決,每一個可能的破綻都要提出好的說法去縫補。

就此而言,《夜行:風神鳴響》的寫法其實很類似科幻小說。科幻小說的操作方式是,置入一項不曾存在的新科技,以它為中心去捲動人類個體、人類社會的變化,而我們就可以比對出自己現在的狀況和小說中有什麼不同。透過這個「先乘上一個X,再還原」的手法,讀者可以更明確地理解「自己」是什麼樣的一種生物。而在黃致中手上,這裏的「新科技」可以代換成任何元素,讓它們交互作用:氣、劍法、智慧型手機、監視攝影機、社群網站、人的鬥爭本性或怯懦⋯⋯

而我覺得最有趣的一點,是黃致中選擇了輕小說的元素,來作為他辯證「武俠」的載體。我相信對敘事概念瞭若指掌的他,絕對有能力寫出任何比較「典型」的現代武俠套路,但他沒有。他給了我們一個嬌蠻的學妹、北七的技術宅,和冷靜到不行的指揮官學姊,由他們組成的動漫社是主角之所以能度過難關的支持系統。為什麼是他們呢?

這是我為了這篇推薦序再次閱讀小說時,才終於比較清晰感覺到的。那或許可以讀作黃致中給他同世代、甚或下一個世代的台灣年輕人的信號。「我們」之所以如此特別,如此強大,不只是因為古老的劍靈飛雁和芸草附身在「我們」身上而已。重要的是我們面對這一切時,可以像麒麟學姊一樣冷靜、開放、評估所有可能並且做出合理的決定。唯有這樣的我們,才能把「武俠」變成另外一個樣子,把「小說」變成另外一個樣子。因為我們,是一個從小什麼動畫都看,什麼夢想都敢做,什麼詭異的解決方案都敢去闖的世代。

我們能把「世界」變成另外一個樣子。

這是小說最核心的宣言或預言:

「如果有誰能可以理解,那就是動漫社長了吧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