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《斯卡羅》的動機線:以阿杰為例

2021/08/19 _時事雜談

昨天發了那篇文之後,有人說我只是發洩情緒,沒有附上批評的理由。沒錯,我有非常強的情緒,這我從不否認。但我其實已經寫了理由,只是很多人看不到或看不懂而已。我今天就挑一個點講就好,我講了好幾次《斯卡羅》「沒有好好建立動機線」是什麼意思?順便也可以說一下,為什麼我看兩集就覺得可以放棄了。

《斯卡羅》的人物很多,我們先集中拿一個人當範例,就講弟弟阿杰好了。

先來名詞解釋,什麼叫做「動機」?

回想你讀過的所有故事,從童話故事到史詩級巨作都一樣。你會發現,角色最基本的成分,就是:「動機+動作」。「動機」是「角色的願望是什麼」,比如「我要成為海賊王」或「我要幫我爸報仇」;「動作」是「角色採取了什麼行動,來完成願望」,比如苦練立體機動裝置,比如摺一千隻紙鶴給暗戀對象。

雖然不能說是100%,但絕大多數故事裡的「動作」,都會回扣到角色的「動機」上。只要「動機」跟「動作」之間的關係明確,你就會覺得這個故事的每一步情節都很合理。有時候,甚至這個「動機」本身不太現實,但只要關係明確,看起來還是會很合理。比如你可以說,某某角色因為喜愛花香味,所以成為連續殺人犯,去獵殺每一個身上有花香調香水的人;這種「因為香味而殺人」的動機不太現實,但在故事裡可以成立,因為它有建立明確關係。

而一部表現合格的作品,應該要能夠做到「讀者看到大部分角色的動作,一眼就能明白它的動機」。

現在,我們回頭來看阿杰。阿杰的動機是什麼?

他出場的第一幕,是蹲在海邊跟水仔對話。當水仔給他酬勞時,他抗議說自己十六歲了,應該要拿錢而不是番薯。看到這裡,我們可以猜測:阿杰的動機或許是「想要錢」或者「想要被尊重」。如果是這樣,接下來阿杰的大多數動作,都應該呼應「想要錢」或者「想要被尊重」,二者之一。

但接下來,阿杰的動機線就開始亂了。阿杰第二次出場,是被一群客莊人圍起來霸凌。這群客莊青少年,似乎總以霸凌「生番」為成年禮,所以來霸凌阿杰。這段的功能,是帶出阿杰的族群困境,他被視為「穿著客家人衣服的生番」。這裡的剪接有點混亂,連綴著上一幕一起出現,又出現了跟上一幕毫無關聯的處境,一下子塞了太多新資訊,很難消化。

不過,目前問題都不大,因為「十六歲」這個概念,還是可以銜接第一、第二次出場,直接整併為「阿杰想要找到自己的未來」這個動機。但問題是,這個霸凌場景演到一半嘎然而止,社寮人突然發現洋人的屍體,然後「成年」這個要素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,大家瞬間忘了阿杰十六歲的身份難題。

這是阿杰線的第一個大失誤。你經營了兩場戲,然後就把這條線掐斷,到底是什麼意思?如果「成年」如此重要,值得你用兩場戲鋪陳,那它就應該有後續;如果「成年」不重要,那你根本不需要留著這兩場戲。

從後面兩集的發展來看,我們唯一需要知道的資訊,只有「阿杰十六歲了」以及「阿杰有身份難題」。而這兩條資訊,其實在阿杰的爸爸被徵召去械鬥的那段,全部都已經講清楚了。也就是說,其實你把前兩場戲刪掉,也完全不影響阿杰這個角色,這就是我說的「無效操作」。

弔詭的是,出場戲份比阿杰少很多的爸爸,其動機線反而比阿杰鮮明:爸爸就是想要改善自家經濟狀況,所以他所有動作都是錢錢錢錢錢。別人叫他械鬥,只要給我地,我就去;看到落難的人,第一件事就是搜財物;發現是落難船員,馬上就想到要去府城領賞。這就是「動機」跟「動作」嚴密配合的好例子。

奇怪的是,戲份這麼少的配角做到了,主角之一的阿杰竟然歪得亂七八糟。在爸爸被徵召去械鬥的那一幕,阿杰自願上場去打,這個「動作」又跟前面的「動機」對不起來了。你是想要代父從軍呢?還是想要洗刷身份的尷尬呢?還是想要幫家裡賺錢呢?如果是代父從軍,那你完全沒交代父子之間的感情如何,非常突兀(你看迪士尼動畫版的《花木蘭》花多少時間描寫爸爸對女兒的好);如果是洗刷身份尷尬或賺錢,那也應該讓頭人或阿杰自己多說一點,把參戰跟身份之間、參戰跟賺錢之間的關聯講清楚。總之,這裡做得很模糊,沒有辦法一眼就看懂阿杰「動作」背後的「動機」。

更糟糕的,是在父親拒絕讓阿杰參戰之後,父親竟然立刻把阿杰綁在樹上打。這是在幹嘛?先別說這裡的剪接很突兀,就算有剪好,你還是欠缺「父親打兒子」這個動作背後的動機鋪陳。所以父親很愛兒子?還是父親另有圖謀,生氣兒子壞事?還是父親根本不相信頭人,所以是責打兒子的不長眼?不管是哪一個,這個動作都跟前後的動機全部斷裂。

更離譜的是,當阿杰告訴父親海邊有船可以撿,父親立刻收手不打,兩人興匆匆跑去了。等一下?撿船顯然是為了錢,如果動機是錢,那前面一堆阿杰的身份難題通通都變成無效操作了,父親跟保力頭人之間的張力也全部失效。更重要的是,阿杰明明已經知道了有這個賺錢的替代方案,他為什麼還要代替父親參戰?合理的「動作」,應該是叫父親不要參戰,兩人趕快去撿船,不是嗎?

再下一幕,父子二人遇到落難船員。在這裡,我們得知了一項關於阿杰的新資訊,就是「阿杰不想去府城」。老實說,我覺得阿杰這個角色最好的機會就是這個了,從一開始就應該從「要不要去府城」的掙扎切入,這種事關成長與未來的動機有很強的張力。而從此處到第二集,我們也確實看到阿杰的主軸是這條,既然如此,你前面幾幕到底為什麼不貫徹這個動機?父親在此倒是表現正常,反正怎麼有錢怎麼做,非常合理。

於是,連接到父子二人帶船員去找水仔,並且發生衝突的一段。這段父親和水仔的表現非常合理,父親為了錢要送走船員(並且順便帶阿杰去府城),水仔為了生存不能得罪原住民,雖然打鬥畫面還是拍得亂七八糟,但角色的反應及格。此處的執念,也讓後來父親被水仔槍殺的那一幕有了合理的動機。(動機是合理但戰鬥場面還是很糟糕,如果那時的槍在夜間就這麼準,現代軍隊還要夜視鏡幹嘛?)

而阿杰呢?我們不知道阿杰在「送船員去府城」這件事情上的立場。如果「不想去府城」是他的動機,那對於父親為了錢去送船員這件事,他起碼也該表示一點意見。十六歲的孩子可能無法影響父親,但不可以什麼都不做。如果你看過《雅信傳》,小女孩雅信也反對父親去當間諜,她的反對當然無效,但是她有反對,這是貫徹她愛爸爸的動機。阿杰在這過程中,卻完全是個沒有聲音的木偶。

在比較合理的操作是,應當是阿杰與父親不斷爭執,甚至阿杰擺出抵制去府城的態度,跟父親槓起來。而在父親被槍殺後,他才聽從父親的遺言,決心前往府城。——我猜編劇本來就是這樣想的,但不知道為什麼缺乏一大堆該有的動作和對白,所以搞到觀眾必須自己腦補。

到了第二集,阿杰這線最離譜的失誤出現了。

你再次回想一下,他們父子不惜犧牲,也要送船員來府城的原因是什麼?

是賞金。

那你再想想,賞金呢?

你是阿杰,你為此死了父親,連自己都差點死在路上,你會不會去要賞金?而且在明知有賞金的情況下,被姊姊安排去不想去的打石場,你會不會想要至少拿一筆錢回來?如果你有賞金,你又為什麼會跟打石場的人去撿船,賺那一點點搬運費?

錢呢??????

在這裡,阿杰的動機線再次被掐斷。因為編導沒有好好收掉這條動機線,所以阿杰的遠行完全變得莫名其妙。你不想來府城,你跟船員沒感情,你犧牲慘重,你冒了生命危險,你不拿錢,你來這裡幹嘛?你整段動作的動機是什麼?這還不是一個走去隔壁買醬油的小動作耶?

E.M.佛斯特在一世紀以前寫的《小說面面觀》裡,就已經解釋這種現象了。他認為,如果小說家太強力干涉情節的發展,就會讓角色變得平板,變成沒有活力的操線木偶。很顯然,阿杰的行動完全不是由他自己的動機觸發的,而是「編導設定的情節需要他去那裡」。編導需要發現洋人的屍體,所以阿杰剛好就會在旁邊被霸凌;編導需要描寫撿船,所以阿杰就會帶父親去;編導需要護送船員去府城,所以阿杰就會傻傻跑去;而編導不需要阿杰拿賞金,需要他保持可憐兮兮的樣子,所以他就不拿賞金了。

至於我為什麼看到這裡,就會說不想看第三集了?很簡單,因為這些傷是救不回來的。船員已經被放走了,阿杰線的混亂已成定局。就算在第三集以後,你幫阿杰設定新的動機,讓他重新成為一個有精神氣力的好角色,那也無法挽回你前兩集惡搞這個角色的局面。倒是我們的困惑就會變成:如果阿杰的動機可以這樣處理,那你前兩集在幹嘛?

同樣的「操線木偶」情況,也發生在必麒麟、萬巴德甚至李仙得身上。我們完全不知道必麒麟為什麼要跟蝶妹去找弟弟(再一次,這可不是去隔壁買醬油),也不知道第一次出場就很放蕩的必麒麟,為何對蝶妹這麼溫柔尊重。我們不知道萬巴德為什麼對蝶妹的身世這麼有感觸,不知道李仙得為什麼這麼堅持找到其他船員,找到會怎樣,不找到又會怎樣?這些動機線都是空的。

唯一的解釋只有「編導需要他們這麼做」。

(相對來說,水仔、卓杞篤等頭人的角色就比較正常;但是還是會發生阿勞楚偷獵事件不了了之這種「動機線又被掐斷了」的情形。)

而這些,是非常非常基礎的錯誤,這不但不該發生在一部耗資數億的影集,甚至連學生作品都不該這樣。沒有創作經驗的人,很可能不知道這些錯誤有多「基礎」。如果用「烹飪」來比喻,上述這些失誤,根本談不上「廚藝」的層次,純粹是「炒菜不可以忘記放鹽」、「煮飯要記得加水」的水準。

一般的影評或書評,通常都是在上述表現都已經做到及格的前提下,去討論作品的選擇是否高妙、是否別具意義。但《斯卡羅》根本沒辦法討論到這個深度,因為連敘事的基本功都亂七八糟了——而敘事,還只是它問題的一小部分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