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【臉書】跟朱立倫談談台灣史

2021/08/19 _時事雜談

諸事停當,終於可以來回一下朱立倫。

針對我之前的文章,朱立倫寫了〈文化台獨吞噬國史,追索真相捍衛臺灣〉回應。全文雖然沒有提到我的名字,不過引用了朱點人、呂赫若、葉石濤、龍瑛宗四人,都是我前文講過的作家,應該可以確認就是在回應我。

在這裡,我要先肯定朱立倫,他恐怕創下了一個自己也不知道的紀錄,那就是:終於有一個國民黨高層,為了回應國民黨自己在白色恐怖期間造的孽,所以跑去查了台灣作家的資料。可喜可賀,不管這些資料是幕僚還是本人查的,晚餐都值得加一隻雞腿。戒嚴時期歧視台灣人,認為「台灣沒有文學」的國民黨,終於有一名黨主席候選人,正眼看了自己的孽績一眼,這可真是歷史性的一刻。

朱立倫的論點主要有二:
 

1.朱點人、呂赫若本來就是共產黨,國民黨是為了保衛國家才殺他們。如果是今天的民進黨會怎麼做?

2.戰前的日本人也強迫台灣人學日語,我怎麼只批評戰後國民黨的語言政策?


以下我們就分兩點來回應,跟這位黨主席候選人聊聊台灣史。

一、他們是共產黨沒錯,但是⋯⋯

第一個論點,朱立倫說,朱點人、呂赫若兩人本來就是共產黨。沒錯,他們在去世的那一刻,確實是共產黨。

但朱立倫沒說,或者不知道的是:他們是什麼時候,又是為什麼成為共產黨的?

先說我們的同宗朱點人好了。在日治時期,朱點人有非常強烈的漢民族認同。他的作品全部以中國白話文寫成,不但不以日文創作,而且反對使用台語創作。他的理由是,他希望台灣文學能夠讓中國人也能讀得懂。也就是說,用現在的標準來看,他雖然被日本人統治,但在文化上還是「心向祖國」的。他最經典的作品〈秋信〉,就是批判日本對台灣的文化入侵,破壞了台灣從清代以來遺留的漢文化。在整個日治時期,甚至到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控制台灣後,他都沒有加入共產黨。

聽起來,跟國民黨很合對不對?

我們再轉過來看看呂赫若。呂赫若在日治時期,就是有左派思想的青年,他的筆名「赫」來自朝鮮作家張赫宙,「若」來自中國作家郭沫若。看到這裡,你是不是很開心:抓到了!共產黨!別急,雖然呂赫若思想偏左,不過在整個日治時期,也沒有加入共產黨,也沒有參與任何激烈一點的社會運動。更神奇的事情來了,1945年,國民黨政府來台,他迫不及待加入了「三民主義青年團」,甚至擔任了台中地區的幹部。

聽起來也跟國民黨很合對不對?

咦,那他們兩人怎麼會加入共產黨?又怎麼會因為這樣被國民黨殺掉?

因為同一個原因:二二八事件。那個你故意跳過不寫的二二八事件^__^
 
事實上,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爆發以前,台灣人之中加入共產黨的比例非常低,基本上只有百人以內。不管是朱點人、呂赫若還是其他台灣人,對國民黨的好感度一開始是很高的,期盼國民黨來了之後,台灣人能擺脫日本殖民的控制,建設更美好的社會。
 
但是,國民黨的特殊技能,就是越執政越讓人討厭。經過了二二八事件的大屠殺之後,朱點人、呂赫若這些知識份子對國民黨大為憤怒。請注意,當時可沒有民進黨、時代力量或基進黨可以選擇,在中華民國的境內,有希望打倒國民黨的,就只有共產黨,共產黨於是成為知識份子寄託理想的唯一可能。於是,二二八事件後,台灣島內的共產黨人數急劇上升,從一百人不到膨脹到八百人,甚至最後超過三千人。


朱點人、呂赫若都是在這波浪潮裡極速左傾的。

所以,朱立倫說他們是共產黨,沒有錯。但朱立倫沒有說的是,他們是被國民黨逼到「官逼民反」,才加入共產黨的。

周星馳的電影《武狀元蘇乞兒》有句名言:「丐幫有多少弟子,不是由我決定,而是由你(皇帝)決定的。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,使得國泰民安,鬼才願意當乞丐呢!」同樣的話,我們也可以奉還給國民黨:「當年的共產黨有多少支持者,不是由台灣人決定,而是由國民黨決定的。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,使得國泰民安,鬼才願意當共產黨呢!」

這朱立倫提到的兩位台灣冤鬼,一位是寫了〈無花果〉、〈紀念樹〉這些浪漫作品,而且在日治時期還是堅守漢民族認同的朱點人;一位是整天埋首創作、音樂、戲劇,從來沒有一天放下文學藝術,戰後卻加入「三民主義青年團」,想要跟國民黨一起做點事情的呂赫若。而國民黨就是有辦法,活生生把一片赤誠的這兩位作家逼進共產黨,逼去參與地下組織、逼去打游擊戰。

貴黨好意思指責他們是共產黨?你敢講我還不敢聽。

不過,這故事也不用我特別說明,貴黨應該很懂吧?在1949年的中國,貴黨就是這樣丟掉了全部領土,每個地區每個省份,都在發生「有才華有腦袋的人才不會支持國民黨」的浪潮,然後就有了朱立倫眼中光輝燦爛的1949大逃難了。

不過,朱立倫的發言也不是一無可取。朱立倫認為他們是共產黨,所以該殺,言下之意就是他反共。在這一點上,我要鼓勵朱立倫,勇敢一點吧,不要只敢反七十年的共,也一起反反現在的共,如何?如果要標準一致,你認為國民黨當年殺朱點人、呂赫若沒錯,那首開先例的連爺爺,馬習會的馬英九,進中聯辦的韓國瑜,到人民會堂聽訓的吳斯懷,該不該殺?

你如果承認他們也該殺,不用真的殺,你就親口說聲「該殺」,那我就敬你是個首尾一貫的君子,此後絕口不對你提這些作家的冤屈。

至於我採取的標準很簡單:上面這些人現在都沒殺,我當然覺得朱點人和呂赫若不該殺。

但這不妨礙我批評他們,感嘆他們錯誤的決斷。對於朱點人和呂赫若,我悲傷於他們的命運,他們因為無法預知歷史的走向,只能在兩個死亡陷阱之中做選擇。而這兩個死亡陷阱,好巧不巧,都是中國來的。他們無法預知的未來,已成了我們的過去,所以從後見之明看來,我們應當能夠學聰明一點。這最終當然帶給台灣人一個重要的啟示:

不要再跟中國人攪和了,會死。


二、沒錯,日本也有粗暴的語言政策

朱立倫的第二個論點是:「日本也有粗暴的語言政策,你怎麼只罵國民黨?」

小學生逆?你現在選的是中國國民小學黨黨主席?

沒錯,日本也有粗暴的語言政策,他們是壓榨了台灣人的殖民者。所以你國民黨就有樣學樣,然後你覺得這很ok?

不過,把國民黨跟日本殖民者的語言政策相提並論,實在有點太對不起國民黨了。因為國民黨的語言政策,實際上比日本人更爛更不科學。兩者的語言政策,其本質都是要控制台灣人的語言,但手段的粗暴程度,還是國民黨樂勝。

朱立倫說,龍瑛宗小時候所讀的私塾被關閉,以此證明日本語言政策的粗暴。你講的這個案例,正是日本人比國民黨稍勝一籌的證明——你沒發現嗎?龍瑛宗有私塾可以上耶!他出生於1911年,在1918年進入私塾。而日本殖民是從1895年開始的,也就是說日本人知道教育政策要循序漸進,所以至少保留了二十多年的私塾教育來「銜接」。而在公學校裡,日本人設立了「漢文科」,繼續「銜接」到1937年才廢止。也在同一年,日本人才廢除報刊雜誌裡的「漢文欄」,要求全面用日文寫作。

什麼意思?意思是,即使是爛透了的日本殖民者,都知道改變語言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他們花了42年,才下令廢止原來的語言教育、創作。

你要不要猜猜看,國民黨花了幾年來進行語言轉換?

1945年,國民黨來台。來台之後,學校裡面有沒有設立「日文科」來銜接?沒有。而到了1946年,國民政府就下令廢止所有刊物裡的「日文欄」。

你沒看錯,一年。你給台灣人的銜接轉換期只有一年。

我現在給你一年的時間,要你轉換成德語或者土耳其語,你作何感想?

所以,你說日本人的語言政策粗暴,我同意。但你問我為什麼只罵國民黨?

42年比1年,還有什麼好比的嗎?

因為你比日本殖民者爛42倍啊。

而且,台灣人不是不想學中文喔,台灣人一開始都學得超認真,大街小巷都是「國語補習班」。但再怎麼認真,一年也是不可能完全轉換的。當台灣人提出看法,說這實在太趕了,轉換不過來的時候,你猜國民黨怎麼說?

國民黨說:你們繼續用日文,就是「奴化」。

奴化?

台灣人是自願為奴的嗎?

台灣人為什麼會被迫學日文,不就是清朝戰敗之後,莫名其妙把根本沒有打敗仗的台灣給割讓出去的嗎?你把我們割出去,讓我們受盡奴役,最後再來責怪我們奴?

你們中國人好意思?

最後,你提到龍瑛宗於1987年出版的《杜甫在長安》,證明他的寫作之路沒有斷絕。不錯啦,有去查資料。但資料不只是用看的,你還要動腦想一下。

龍瑛宗是在1937年,以〈植有木瓜樹的小鎮〉於東京《改造》雜誌獲得小說佳作推薦獎,是台灣人在東京得獎的第一位作家。此後他一直活躍到日本殖民時代結束,甚至到了戰後初期,都還擔任《中華日報》編輯。但是,就在前面講過的1946年「廢止日文欄」過後,龍瑛宗就離開文壇,陷入漫長的沉默。那一年,他35歲,正是一名作家的壯盛之年。

你都不奇怪,從1946年到1987年之間的四十年,他怎麼都不寫了?

因為你他國民黨折斷他的筆了啊!你折斷一支可以在東京得獎的筆啊!

你好意思跟我說「哎呀我們沒有阻止他寫作啊」,對啊你沒有明文禁止,你只是封殺他的語言,你只是讓整個文壇充滿了二流的樣板文學,然後把這些台灣一流作家踩在腳下,看他痛苦掙扎四十年,到了七十幾歲,才勉強出了一本書。最後你說:哎呀你看,他可以寫的嘛。

你們真的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討厭的對不對?

要不要我們先禁止你使用中文四十年看看?

三、最後

不過我想,上述文學史,對國民黨來說可能都太難了。同理他人的困境,從來就不是你們的強項,對吧。

既然朱主席候選人難得這麼有興致跟我討論歷史,那我們還是回到一開始,我就請教過貴黨的歷史問題吧。這個問題比較切身,你們應該比較有能力可以思考。

如果沒有台灣,你們國民黨現在會是哪裡的孤魂野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