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【2525Plus】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・陳映真
2021/12/17
_
他人之眼
這支影片,是大塊文化25週年系列活動拍攝的。出版社給我大概三十分鐘的時間,聊聊今年的新書《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》。有趣的是,拍攝的攝影棚,以前就是「輝瑞藥廠」之所在地,也就是《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》所介紹的陳映真任職的地方——他曾經就在這棟大樓工作呢。
因此,我便決定以陳映真為主軸,來聊聊書裡的一些想法,以及我沒收錄在書中的一些故事。
趙剛教授,您或許還是需要一點台灣文學
2016-09-06 _
時事雜談
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吧。喜歡陳映真的小說,真的不需要找那麼多外圍的藉口來壯膽。同樣的,想要發揚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民族認同,也不必塑造一位假的先知來壯膽。放過陳映真,也放過自己,好好地自己把自己的話說清楚吧。
生養的暗面,罪咎的根源:重讀陳映真
2016-01-20 _
文學評論
那是帶在血裡面的罪。這樣的精神刻痕,閃現在小說當中的,就是小說角色時常出現的「無理由的罪咎」。你有罪,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,是因為你生而為你;或者說,錯誤早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就種下了⋯⋯
閱讀一片星空燦爛(楊翠《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》推薦序)
2021-09-08 _
他人之眼
宥勳要說的是,他們也可以有別的選擇,或者,他們其實已經做了別的選擇,但我們長期把他們簡化了、單面化了。
矯健的戰鬥小詩篇(張亦絢《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》推薦序)
2021-09-10 _
他人之眼
在「文學作為行動」這個表達裡,並不是任何行動都算文學,也不是任何文學都有行動的高度——以這個表達衡量文學,並不是開方便之門與放行諸事。而我幾乎是雀躍萬分的,發現《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》,無論就其寫作初衷,或是內容旨趣,在在都無愧於「文學作為行動」的美學精神。傳略只是最表面的形式,這本書真正嘗試處理的,正是「文學如何成為行動」的命題。
經典也青春EP358:朱宥勳談《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》主持人:陳蕙慧
2022-01-06 _
他人之眼
這是我在「經典也青春」這個節目上的專訪,與主持人陳蕙慧對談《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》的寫作歷程。以下為「經典也青春」的podcast連結與說明文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