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何敬堯連續「撞題」事件

2022/01/29 _時事雜談

此事苦主為「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」,我的這篇短文僅是側面補充一些事。相關成員的說法請見:
謝宜安
瀟湘神
Tsung-Hsien Juan
楊海彥



有些事,這幾年聽得很多,但因為當事人的一再容讓,所以作為旁觀者的我,也就沒有什麼立場發聲。

我認識何敬堯很久了。他是我在清大台文所的學長,但我稍微比較早開始創作。因此,他出第一本書之前所拿的第一個國藝會補助,我是有參與一些意見的。而他後來出版了《幻之港》和《怪物們的迷宮》,我本著襄助同世代創作者的心意,也以不同的方式推薦過。

不料在2017年,何敬堯的《幻之港》爆發了抄襲宮部美幸的事件。很遺憾的是,因為我沒有讀過宮部美幸的小說,完全沒有認出抄襲。在網友指證之後,我比對兩文,確定是抄襲無誤,當時也有發過聲明,希望何敬堯往後可以明確註記作品的靈感來源。(順帶一提,這位指證者是小部,我因此認識這位閱讀量極大的優質讀者,算是因禍得福)

老實說,何敬堯當時的後續處理,是讓我很震驚的。他看似是承認了抄襲,卻又附加了幾句話,說自己是想要透過小說創作,完成宮部美幸的未竟之處。

⋯⋯你的意思是,你抄襲了,但還覺得自己比原作好?

先不說這是哪個星球的寫作倫理。就以寫作論寫作,《幻之港》的任一篇章,都遠遠不及宮部美幸好嗎。

但這已經脫離了「抄襲」的議題,進入美學層次了。我當時想想,為了避免失焦,也就沒有多說什麼。

不料之後還有更多不料。

2017年至今已有五年了,我「每一年」都會聽到「不只一次」何敬堯的小故事。什麼同台對談聽了別人的講法,下一場就自己講出來然後不附來源啦;或者私下聊天聽到別人的點子,當天晚上就在臉書上當自己的想法貼出來,完全不提發想的人啦。

或者像底下這種:別人做什麼你就做什麼,亦步亦趨,什麼來源都徵引了,就是剛好跳過最重合的那個來源。發生一次是巧合,發生兩次可以說是圈子小,發生三次⋯⋯同學,你是把思考能力外包給別人了嗎?

更別說這麼多拉拉雜雜的小事,還都在抄襲宮部美幸事件之後。

我也不想分辨,何敬堯到底是「真的不知道這樣不可以」,還是「故意為之」了。反正事情就是這樣了,就趁此公告大家周知,以後遇到此人,知識和點子就盡量不要「露白」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