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CH4.在政治絕壁之間,有人試圖架橋:「橋」副刊論戰

2023/05/08 _文學評論

破壞之後還有更大的破壞

 

1945年8月15日,全台灣的每一台收音機都被打開,旁邊圍滿了人。收音機放送出來的聲音模糊而充滿雜訊,大多數台灣人聽不太懂那奇怪的腔調和古奧的文句。然而,當放送結束,台灣人看著身邊日本人或嚎啕大哭、或崩潰失神,絲毫沒有過往趾高氣昂的殖民者姿態之時,大家才意識到:戰爭結束了,殖民時代也要結束了。

 

這一通廣播,是日本天皇親自唸出了「終戰詔書」,要求日本軍民放棄抵抗、投降於盟軍。向來在殖民地教育裡被形塑為「神」的日本天皇,向來是神秘得不沾凡塵的存在,沒想到第一次現「聲」,就是以「玉音」宣佈投降。

 

突如其來的變局瞬間改變了台灣。受到殖民者壓迫半世紀的台灣人,幾乎毫無例外陷入了狂喜的情緒。而除了極少數堅持頑抗的好戰人士,絕大多數日本人也迅速理解了自己的立場。為了避免被報復,日本人開始減少社會活動;如果必須外出,也全都變得謹小慎微。權力的逆轉如同魔法,一切人事物似乎都還跟昨天一樣,但在某個肉眼不可見的關鍵之處,已經讓世界的秩序全面重組。

 

上一章提到的葉石濤,這時候將滿二十歲。他在恩師西川滿「一統江湖」之後辭去了助理編輯一職,回到台南老家。根據他後來的說法,他似乎也覺得西川滿的手段太過份了,於是回鄉擔任國小教師,直到「終戰」。雖然此時他已經在文壇出道、也經歷過一場文壇大戰,但畢竟還是那個地主家庭出身的文雅少爺。因此,他對「終戰」那段時期最深的印象,也非常文青:他在市街上,看到許多準備被遣返回國的日本人,正在賤價拋售無法帶走的各式物品,包含了以前根本買不起的唱片。喜愛古典音樂的他,回家跟母親要了一筆錢,殺到街邊大買特買。當晚,他在唱盤邊聽了一整夜。他說,那是他人生中第一個「平安夜」。

 

葉石濤的經驗很可以讓我們一窺當時藝文界的氛圍。長久以來,包括但不止於文學領域的創作者們,努力與殖民者周旋、共舞,縱然因為抵抗殖民的信念而催生出不少作品,但被殖民者壓抑的苦悶始終揮之不去。現在,殖民者要離開了,台灣人熱烈期盼的「祖國」中華民國即將到來。能夠發揚興趣與才華,解開束縛、大顯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