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CH7.一個詞彙就是一處戰略高地:鄉土文學論戰

2023/06/12 _文學評論

 

「鄉土文學」是什麼?

 

根據我個人非正式的統計:「鄉土文學」一詞,可能是台灣文學諸流派當中,最廣為人知的;而「鄉土文學論戰」,也是不懂台灣文學史的普通人,也多多少少聽過的文學事件。大部分人可以不知道現代主義、現實主義、反共文學、外地文學這些名詞,也可能通通沒聽過本書前面六章的任何一場論戰,但講到1977年的這場「鄉土文學論戰」,大概都會有一點「好像很重要」的印象。甚至,許多人會有「台灣文學 = 鄉土文學」的印象——話先說在前面,這個印象是錯的,前者的範圍比後者大得多。

 

不過,最廣為人知,並不代表大家真的都了解。相反的,它可能也是最受誤解的文學名詞之一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「鄉土文學」這一看似沒有很困難的詞彙,在台灣文學史上的涵義卻很複雜,每個時期、每個流派的文學人,對它都有不同的定義。或者這樣說吧:只要看你如何定義「鄉土文學」,我幾乎就能猜出,影響你最大的文學流派是哪一個。

 

在我剛唸台灣文學研究所時,曾經聽過一種說法,認為台灣至少經歷過三次「鄉土文學論戰」。第一次鄉土文學論戰,就是本書第二章的「台灣話文論戰」;第二次鄉土文學論戰,則是本書第四章的「《橋》副刊論戰」;第三次鄉土文學論戰,則是本章這場,比新詩的「關唐事件」稍稍晚一點的大戰。以規模和影響力論,1977年的這場是最大的,因此我在刻意用了其他的名詞來標示前兩次論戰,把「鄉土文學」一詞留在本章。

 

然而,如果我們把這三場「和鄉土文學有關」的論戰合在一起看,更可以發現「鄉土文學」一詞的複雜性——它們在吵的根本是不一樣的東西,竟然都被含括在同一個名詞底下?沒錯,這三場論戰,基本上包括了三種「鄉土文學」的定義:

 

1.以本土語言所撰寫的文學。此處的本土語言,通常是指台語、客語和原住民各族族語,不包含由外來政權移植進來的日語、華語。在「台灣話文論戰」裡,黃石輝所說的「鄉土文學」,就是這個定義。

建立免費帳戶或
登入以繼續閱讀
繼續使用 Goog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