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本書由我寫推薦序其實滿奇怪的:因為我是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。甚至,在我更激進的青少年時期,我認為所有的宗教,都是一種自覺或不自覺的詐欺。
不過,更奇怪的是,這樣的我,確實也是「甲鬼甲怪」粉絲專頁的長期讀者。忘記從哪一篇開始,但只要粉專貼文有更新,我是一定停下滑動的手指,直到讀完為止。
因為我雖然不信鬼神,卻對「創造鬼神之說的人類」有興趣。或者更進一步說,是對於「人類如何用他們創造出來的鬼神,來完成自己的目的」。如果有人拿來斂財騙色、傷害他人性命時,那自然就是「邪教」——比如前幾年轟動一時的「日月明功」就讓我非常傷心。那個邪教犯案的地點「默園」,可是日治時期一位重要作家陳虛谷的宅邸呢。本應是傳承文明之光的據點,卻盤據了人類最頑冥污穢的邪惡,這樣的命運轉折也未免太殘酷了一點。
相反的,我非常喜歡那些「用看似迷信的鬼神之說,引導人們做出好事」的例子。比如在一些白色恐怖時期的故事裡,會有「丈夫下落不明、妻子到廟裡問下落」的故事。許多寺廟的乩身一看到這個組合,大概就猜到了背後的冤屈,一概回答「丈夫已經去世,請妻子勿掛念,要好好生活」。丈夫是生是死,我們很難確定;但要好好撫慰生者的心思,卻比什麼都溫暖。或在近幾年,也陸續有許多寺廟為了改掉「女性生理期不得進廟」的歧視傳統,以擲桮或詮釋神諭的方式,提出解套的說法。那些說法都能巧妙地在「不傷害傳統情感之下取得進步成果」,每每令人歎為觀止。
而這種想法,或許就是我與「甲鬼甲怪」能更進一步結緣的原因。2022年初,我正在寫自己的小說《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》。其中一個篇章,就希望去想像「台灣人會如何以宗教力量撫慰戰爭傷痕」。於是,我冒昧以讀者的身份,向「甲鬼甲怪」請教。他非常熱情地幫助我,並且還揪了好幾位出身不同、同樣對宗教事務有所專精的朋友,讓我一次問個飽。小說成敗當然由我負責,但和他們的一系列討論,讓我看見宗教作為一種文化的深邃與美感,那是即使不信鬼神的人,也能夠體會到的。比如說,他們再三告訴我:過去的台灣人面對鬼魂作祟時,處理的方式通常不是「鎮壓」,而是「祭祀」。這是一種「化敵為友」的邏輯,不因為鬼魂是異類而任意打殺,也不是「敬鬼神而遠之」,反而是透過協商、結盟、互助,讓可怕的存在變成可靠、可親的存在。我總覺得,這似乎可以解釋台灣人的許多思考方式;你可以說有點功利,也可以說有某種純真與溫和的成份在內。總之,非常台灣。
我也是帶著這樣的心情,興味盎然地讀完《甲鬼甲怪》全書。抱歉啦,我心底深處,還是有某個角落認為「這一切一定能找到別的解釋」。不過,如果連我這麼麻的麻瓜都覺得這些文章好看,我想信不信邪大概都不影響你享受這本書。我特別喜歡的,是那些「祖先來亂」的故事——各個軟爛而不負責任的、通常都是異性戀男性的祖先,即便成了牌位上配享香火的名字,卻還是如生前一般不斷製造麻煩。熟悉台灣文學的人必定知道,凡是在一部描寫家族故事的小說裡,男性長輩只要沒把家產敗光,就已經算是非常優秀的男人了。大多數故事,都是男性長輩吃喝嫖賭搞得全家烏煙瘴氣,然後由阿嬤、妻子或哪個阿姨支撐大局,一個家才不至於分崩離析。如此說來,無論是那些台灣文學小說,還是《甲鬼甲怪》的祖先故事,顯然都非常「寫實」——如果它們不是觀察到類似的「現實」,又怎麼能寫得這麼合拍合縫、分毫不差!
因此,若要說《甲鬼甲怪》最讓我驚艷之處,莫過於「鬼神之事,都是人事的折射」;同理,人事的狗屁倒灶和多元進步,也同樣反射在這些「鬼故事」裡。所以,《甲鬼甲怪》裡面真的有男鬼性騷擾男人的故事,顯然情慾並不在肉身消滅了之後就消停;《甲鬼甲怪》一系列「四姐一弟」的故事,更是最「本土」的性別觀察,這些家庭當中根本不必真的有鬼,就已經被種種執念扭曲得不成人形了。更有甚者,是各路神明不同的性格:雷厲風行的關公,不擇手段的雙連文昌帝君,乃至於熱心隨興的濟公師父,都寫得活靈活現。小時候讀希臘神話,專家導讀常常會說:在希臘人的世界觀裡,神明也有七情六慾,雖然神力無窮但各有個性,所以祂們的故事也能引起我們凡人的共鳴。在我「激進無神論」的青少年時期,甚至因此覺得這是西方文明比亞洲文明更「進步」的特色之一,但顯然這是我認識不足了,若要說起「神之性格」的鮮活多變,台灣的眾神恐怕是完全不遑多讓的。《甲鬼甲怪》的每一篇章,幾乎都能讓讀者感受到強烈的個性。
「宗教原是為了勸人向善、使人變得更好」,看似是一句沒有什麼爭議也沒有什麼創見的空話。然而,在讀完《甲鬼甲怪》各種各樣奇特的「案例」之後,我卻對這句話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。「向善」、「變好」自然是人們的追求,但人生百百種,又怎麼可能只有一兩種「向善」、「變好」的途徑?由此說來,不同的「神之性格」和不同的「鬼之性格」,或許正是讓我們看到人類心思之複雜。有多少種心思,就有多少種困惑與焦慮,也就需要多少種不同的引導方式。這一點,在不同廟宇的籤詩、楹聯裡,我們就能看見非常多樣化的風格。有溫柔撫慰型的媽祖,有快刀斬亂麻的關公,更有鐵面無私的城隍——比如我非常喜歡「台灣府城隍廟」的楹聯:「威恩原並濟求鍚褔何不為善,靈神非可賂望赦罪豈在燒金。」種種風格差異,對應的就是不同的「向善」、「變好」之路吧?
由此,《甲鬼甲怪》書中的某些篇章強調的「不能強求」之心,也就可以理解了。任何神明再怎麼法力無邊,也一定有無法渡化的人;那或許是另外一位神明的強項,也或更是「事主必須自己想通」的功課。如果理解了這一層,宗教不但不是「欺瞞」,反而是無比「真誠」的——再怎麼樣,人生都是自己的。鬼神的世界我感知不到,但鬼神之事所能引申的教益,我是實實在在地,透過《甲鬼甲怪》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。
謹以此序推薦本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