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「治警事件」一百週年,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「獅子狩與獅子吼」特展開箱!

2023/11/03 _時事雜談

今天偷閒,到「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」逛展。前一陣子我就聽說,他們做了一個「治警事件」的特展,用AI技術做出很多有趣的展示效果,早就想看很久了。今日一遊,十分震驚:

這個展也太好看了吧!!!

從文案到空間,從展示手法到展示內容,我從沒見過能這麼生動闡釋「治警事件」的作品。不只是把各陣營歷史人物的立場、衝突交代得清清楚楚,而且還有強烈的代入感。

先來說明一下什麼是「治警事件」。在1920年代的日本殖民時期,有一批台灣知識分子認知到武裝抗日已經沒有希望,所以改走體制內抗爭路線。這些人,就是台灣最早的、以現代「社會運動」模式爭取政治權利的抗爭者。他們的目標,是要求台灣總督府依循日本憲法,建立「台灣議會」,以制衡權力無限擴張的台灣總督府。這個運動,大家的歷史課本裡都有,就叫做「議會請願運動」。

「治警事件」,就是台灣總督府為了壓制「議會請願運動」而發動的政治性逮捕。1923年底,總督府兵分多路逮補了近百名社會運動者。台灣的社會運動者巧妙利用了東京政治人物的同情,迫使台灣總督府「依法行事」,在公開的法庭辯論裡大放異彩,將這起大逮捕升級為眾所矚目的媒體事件,從而擴大了群眾的支持度。

而今年,就是這起「治警事件」的一百週年。

這也是為什麼,「台灣新文化紀念館」會在此時推出「治警事件」的特展。如果你到現場去看,會發現這個特展有一個奇妙的標題,叫做「獅子狩與獅子吼」,就像下面這張圖一樣:

「獅子」在哪裡?原來,這是當年社會運動者之間的一個梗。這些被逮捕的社會運動,被人們稱為「志士」,因為他們勇敢對抗殖民政權。總督府對他們的全面逮捕,自然就是「志士狩」(=狩獵志士)了;而在日文裡,「志士」又與「獅子」同音,所以「志士狩」也被寫成「獅子狩」。

是不是有種中二的熱血感XD

另外,我也很喜歡這張主視覺。畫面上一名穿著嚴整西裝的男子,顯然就是當時的「志士」代表,而他面對了日本國旗飄揚的法庭,頗有毅然面對審判、昂然無懼的氣勢。這張主視覺,非常精準地傳達出他們獅子一般的氣魄。

進到二樓的特展展區,更多有趣的設計一一浮現了。


開門這張的兩張布條,超級有時代感的!沒錯,當年所有社會運動的現場,都會有這種書法大字的布條!而正中央的兩張版面,就模擬了報紙的排版,介紹「治警事件」的緣起。我尤其喜歡桌上的那頂帽子,那種「巴拿馬帽」,是日治時期紳士的標準配備,也是非常精準的時代風情。

接著,如果你走進那張桌子,會看到桌上有這樣的小冊子:


這本「記者日誌」,是模擬當時記者使用的筆記本。在這裡,策展方邀請觀眾以「記者」的視角,一起探訪治警事件的每一個重大場景,非常有帶入感。

當你翻開這本「記者日誌」,你會發現,其實它就是導覽手冊:


是不是很有巧思!

此時,你往左邊看,就會看到如下圖版:


這張圖版,同樣用很精簡的地圖、以及報紙式的標題,介紹了同一時代的世界大勢,以及台灣為何受此影響,開啟了「議會請願運動」的風潮。設計概念上,此處也呼應了「記者」的主題,繼續強化帶入感。

然後往右邊走,主展區就展開了:


這麼遠看不出什麼對不對?來,我們先看右邊:


有沒有覺得哪裡不太對勁?沒有?再放大一點:


這是1920年代,這群社會運動者秘密開會的照片⋯⋯秘密開會怎麼會留下照片?而且是彩色照片???

這就是我一開始說的「AI技術」了。在這個展場裡,策展團隊大量使用AI協助,把灰灰的、小小的、解析度很低的黑白老照片,「還原」成彩色照片,並且以此做出了超級多想像的場景圖。

不只是這張想像圖,整個展場絕大多數彩色人像圖片,都是這樣來的。

看到這裡,我已經感恩讚嘆。沒想到,這只是前菜而已。

接著,我們往左邊走,會有一個大大的「八駿」字樣。這顯然是在講「八駿事件」——總督府秘密會面社運陣營裡面的幾位領袖,試圖威脅利誘加摸頭,叫他們不要繼續參與議會請願運動。再一次,這是秘密會面,所以不可能有照片——


當我一頭鑽進「八駿」那區,當場傻眼。他們竟然在展場中間做一個「密室」出來,然後參與密會的人像,通通以AI修復的照片圍成一圈,中間桌上擺放著他們當時在討論的內容。

沒參加過密室協商嗎?這裡有一個密室可以隨便你鑽!!!

除了AI,策展團隊也非常善用各種媒材,來讓生硬的史料產生魅力。比如說,日本殖民政府為了整肅這些社會運動者,曲解了「治安警察法」。問題來了,你要怎麼展示「法條」而不顯得無聊?他們的做法是:找日本書法家,以日本書道的字體,來寫一整面看板。


上面這張看板,有普通白字、有槓掉的白字、還有黃字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白字部分,是日本本土的「治安警察法」;黃字部分,是台灣總督府修改、扭曲的版本。如此展示,不但對台灣總督府的惡意一目了然,而且這字體真的超有感覺的啊啊啊。

而台灣知識分子,又是怎麼應對總督府的呢?這兩塊板的展示手法很有創意:



有發現嗎?這是同一塊板的正反兩面。正面是政令和報導,反面的紅字筆記,則是時人的應對行動。簡單的設計,就讓書面資料通通「立體」了起來。

接著,大逮捕開始了。這時候當然要輪到中二又熱血的志士(=獅子)們出場:


請讓我再吶喊一次:這些彩色人形立版,通通是AI修復!!!


左邊那張騎著腳踏車的人,是林獻堂的秘書葉榮鐘。在大逮捕的當下,他騎著腳踏車瞞過警方追查,轉搭火車到台北,把訊息傳播出去。因為葉榮鐘成功引起日本與台灣媒體的注意,因此讓台灣總督府必須「依法行事」——這真的超驚險,如果葉榮鐘的行動沒有成功,誰知道「不依法」的總督府,本來打算怎麼蠻幹?

不過,這張照片最好玩的地方,是終於讓我們看到AI的破綻了。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那台腳踏車的細節XD

接下來,是整個展區我最喜歡的部分:策展團隊模擬了當時法院開庭,代表總督府的檢察官、以及被指控的台灣人與律師們辯護攻防的過程。首先,你要先到「法庭」前面:


注意到右下角有一些紙片嗎?你可以領去一張「傍聽券」,就跟當時所有關注「治警事件」的社會大眾一樣:


不要懷疑,你可以帶回家收藏。

然後這是模擬出來的法庭樣貌:


當然,受限於空間配置,它跟真實的法庭空間還是有點不一樣。但你可以坐到長椅上,感受一下「旁聽席」的臨場感。畫面上從左到右,分別是「被告(代表台灣人立場)」、「法官」、「檢察官(代表總督府立場)」。策展團隊從大量的文獻資料裡,濃縮摘取出代表性的言詞,配合AI演算的動畫,讓你可以在幾分鐘以內,看到他們的辯論攻防。

詳細辯論內容我就不詳細說了,請一定要坐下來看一看。這場法庭辯論,可以說是台灣法律史、政治史乃至於思想史上的經典時刻,是世紀大審判的等級。有很多這種邏輯體操的段落:



剛剛這個法庭,是「一審」的法庭,台灣人這方被宣判無罪。不過,代表總督府的檢察官繼續上訴,所以後面還有好幾審,最終是有不少社會運動者被判刑的。下一個房間,就用層層疊疊的報紙版面,把第二審以後的結果展示出來:


你以為只是這樣嗎?太天真了,真正的看點是在展版背面:


背面貼著密密麻麻的展板,是每一審參與辯論的人物介紹。再放大一點,大概是長這樣:


容我第三次報告:左邊彩色大圖是AI修復,右邊小張照片是原始照片。放在一起看,真的只能讚嘆科技的力量。策展團隊的朋友說,他們最感動的一刻,是這些社會運動者的後代來參觀的時候——那是他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前人,以這麼清晰的彩色樣貌面世。就好像他們活過來了一樣。

而說到「活過來」,當然不能錯過壓軸的這項裝置。


這些人形立版在圍觀什麼呢?在牢房般的木柵欄裡,隱隱約約露出的,是蔣渭水的臉孔。

這次不是AI修復的彩色照片。「不只是」。

策展團隊拿一大批蔣渭水的資料,去訓練AI。然後,再讓AI學會以台語「說話」。總之,最後的結果是:你可以走進牢房裡面訪問蔣渭水。或者用台語,或者用華語,或者打字,都可以。AI蔣渭水會根據他所知道的資料,盡量回答你的問題。

多說無益,請看看我們現場錄到的影片:



當然,他的回答風格還是「很AI」,但我已經很感動了。特別提醒:目前的AI蔣渭水是講台語的,但因為台語AI語音模型只授權到11/15,所以想要訪問台語版蔣渭水的人,請把握時間。據說在那天以後,蔣渭水就只會講日語了⋯⋯XD

我不是一個非常擅長新科技的人。喜歡文學,喜歡歷史,某種程度上,就注定了我多少有一點老派。但是,在這一刻,我是真心感到幸福,為了我活在2023年這件事。

能夠以這樣的方式,重新「看見」歷史,真是太好了。

衷心推薦「獅子狩與獅子吼:治警事件百年紀念特展」。

#同場加映

舉辦這個特展的「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」最新一期館刊《掛號六:眼球自由》也出版囉!有興趣可以參考以下連結,讓你更進入那個風起雲湧的1920年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