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是我為新近出版之《文學關鍵詞100:給入門者的通關祕笈》撰寫之導言,包含本書的作者組成、理念及使用方式。詳細書籍連結,請見文後附註。
不少初次接觸文學的人,可能都遇過這類情況:明明自己讀過了某本書,讀完覺得還算明白;但一翻看書評或推薦序,卻反而被這些專家的評述搞昏了頭。專家說某小說「節奏張弛有度」,或說某詩「意象精準」,或說某本書的「形式略顯粗糙」……奇怪了,我們自己閱讀的時候,怎麼就沒看到「節奏、意象、形式」在哪裡?莫非他們都有通靈之術,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?
這還沒完,如果你再交叉比對同一作品的不同評論,頭只會更暈。某甲說一本詩集「富含音樂性」,某乙卻說同一本詩集「放棄追求音樂性」,這到底怎麼回事?為什麼同樣是文學前輩,竟然會做出火車對撞的結論?這時候,你可能會想先去搞清楚他們使用的這些名詞是什麼意思,於是上維基百科查了一下——恭喜你,你又會遇到新一波災難:維基百科要不是沒有相應詞條,要不就是有詞條了,但寫得詰屈聱牙。你為了查詢一個自己不懂的專有名詞,又誤吞了十個新名詞。現在好了,如果繼續查下去,會不會一路查到下個月圓之日,還沒辦法解答最初的疑惑?
——文學人到底有什麼毛病,要搞出這麼多複雜的詞彙?
這本《文學關鍵詞100》,就是為了協助新手讀者和新手作者解決上述困惑而生的。不瞞你說,每個看起來學識淵博的作家、學者、評論家,一開始接觸「文學」的專業知識時,大概都有和你一樣的困惑。只是,他們可能憑著強大的意志力,在漫長年月的跌撞摸爬裡,終於久病成良醫,熬出一套自己的心法。然而,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如此苦熬,也並不是只有這麼一條天堂路,才能讓人爬進文學殿堂。只要有適當的引導和說明,很多文學名詞,及其背後的理論體系,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困難。
秉持此一信念,文學團體「想像朋友寫作會」的一群年輕寫作者集結起來,共同編寫了這本《文學關鍵詞100》。本書由班與唐、陳泓名、秦佐、吳俊賢、陳冠宏和呂珮綾六位作者主筆,每人負責十餘條詞彙的編寫。我則負責數篇導言和最後的文字修潤。從文學圈「排資論輩」的習性來看,這些作者都稱不上資深,並不是文學史裡的名宿。然而,我認為這正是本書最大的優點——他們都是剛出一、兩本書,或者即將出書的新人作家 / 準作家,這也意味著,他們的閱讀品味、養成背景、用語習慣,最能貼近「新人讀者 / 新人作者」之所需。如果找一批中研院院士和國家文藝獎得主來編寫同樣一本辭典,或許能寫出功力精純、思想深邃之作,但這會不會又回到文章開頭的那種困境裡呢?
因此,本書的定位不是「老師教你」,而是「學長姐帶你」。就像我們參加學校社團,那些比我們早幾年踏進圈子的學長姐,正好經歷完一輪新鮮熱辣的成長歷程。他們最知道新人哪裡會搞不懂,哪裡會需要出手扶一把。
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採取「辭典」的形式,而非寫一本「文學導論」。市面上優良的文學導論很多(比如湯瑪斯.弗斯特《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》),但新手就算讀通了這些導論,實際進入研討文學的場合時,還是會被大量的陌生名詞淹沒。相對的,提供給新人的「辭典」型著作就非常少見了。懂行的人或許能舉出雷蒙‧威廉斯的《關鍵詞:文化與社會的詞匯》和廖炳惠的《關鍵詞200: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》,這兩本書確實非常經典,也對本書的編寫有極大的幫助。但讓我們面對現實吧:它們顯然都不是為了「新人」而寫的,不是為了普通讀者或有志創作者,最能從它們獲得益處的,應當是有至於成為學者的人。然而,學者及其學徒,會是最大宗的文學讀者嗎?不應該是,我們也不希望是,對吧?唯有更多的普通讀者,才能支撐起具規模的文學體制。
前述種種考量之下,這本《文學關鍵詞100》便形成了如今的樣貌。我們花費三年多的時間籌備本書,先以網路問卷的方式,收集了人們最好奇、最困惑的文學關鍵詞。經歷多次會議討論後,我們最終篩選出一百個常用詞條,並且開始了馬拉松式的編寫過程。每個詞條,我們都盡力控制在千餘字左右的篇幅,以求言簡意賅地讓新人入門。當然,某些實在太過複雜的概念,字數還是可能稍微膨脹。編寫時,我們也依循如下原則:
1.盡量以直述句提供明確的定義(是什麼)與區分(不是什麼),避免讀者越讀越糊塗。
2.盡量簡要勾勒歷史脈絡,適度提及經典的作家、作品與學者。
3.盡量以台灣文學或當代流行文本為例,一方面說明詞彙的內涵,一方面也方便讀者延伸閱讀,使理論概念能落實到文本裡。
當然,以這樣的規格來介紹「意象」、「主題」甚至是「後現代」、「存在主義」這類內涵複雜的名詞,勢必有所簡化。本書裡的任一詞條,都是寫成一篇論文、甚至寫成好幾本書也不奇怪的規模。在此,我們取捨的標準是「以新手讀者 / 新手創作者的需求優先」,先思考新手會在什麼場合聽到、在什麼情境使用這些詞彙,再決定優先提及哪些內容。比較細緻的學術脈絡,就只能暫且割捨。如果讀者有興趣進一步探索,我們也會在詞條內文盡量提及相關的關鍵詞,留下延伸閱讀的線索。總之,我們希望能轉化這一百個常用的文學詞彙,讓它們從「路障」變成「繩梯」,讓人們能深入文學殿堂。
也因為詞條數量不少,在全書結構上,我們便稍作設計,將詞條依序分成「創作觀念」、「圈內行話」和「文學理論」三區,每一區也都有簡要導言。各詞條可以獨立閱讀,真的當「辭典」來查閱;也可以依照我們安排的順序,逐步建立文學觀念。當然,三個區塊的分類並不真的涇渭分明(比如,我們要怎麼說「存在主義」只是文學理論,而無涉創作觀念?「陌生化」又怎麼會只是創作觀念,不是文學理論或圈內行話?),只是透過大致的分區,建立由淺至深、由單點而體系的閱讀引導。在閱讀過程裡,讀者也會自然發現,許多詞條之間互相關涉咬合,終究會形成一套四處連通的網路。如果你一路讀下去,逐漸有左右逢源、前後呼應之感,恭喜你,你對文學的理解已然更進一步、略有小成了!
最後,我要特別感謝六位作者的投入與耐心。在過去三年內,他們幾乎每個月都要剋期完成一定數量的詞條,並且協助審閱他人的詞條。初稿完成後,又分別經歷了二到三輪的修改,其中甘苦,是遠遠超過他們所能獲得的報酬的。如果在我還是文藝青年的時代,就有這麼一群「學長姐」的引導,想必能少走很多冤枉路吧。而雖然我們已經竭盡全力,但本書涉及層面之深之廣,是不可能沒有缺漏或偏重的。我們不揣淺陋,推出這本《文學關鍵詞100》,也是希望提供一個起點,讓文學圈對我們常用的名詞,能有一套討論的「本事」,哪怕是糾正、辯駁、顛覆,也起碼有一個基礎,不至於讓圈外人覺得我們總是在抽象概念裡買空賣空。如果順利,我們也期待這本《文學關鍵詞100》可以如同國外許多文學入門書一樣,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改版、增補。畢竟,文學關鍵詞從不是固定不變的。它不應是路障,可以是繩梯,更應是文學史的琥珀,為我們保留每一個時代的文學基因。
閒話休提,讓我們言歸正傳吧。下一頁開始,就是辭典的正文了。祝你旅途愉快,每一步攀登都能找到穩固的落腳處。
《文學關鍵詞100:給入門者的通關祕笈》書籍連結
博客來: https://reurl.cc/266xg9
誠 品: https://reurl.cc/866r3M
金石堂: https://reurl.cc/3668aX
讀 冊: https://reurl.cc/mRRWqj
MOMO: https://reurl.cc/G55zdp
讀墨電子書: https://reurl.cc/yDAEd2
KOBO電子書: https://reurl.cc/46Na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