阮光民的《空笑夢》圖像小說第一卷,改編自邱祖胤頗受好評的長篇小說《空笑夢》。漫畫版與小說版相同,都以日治時期開始的布袋戲班故事為主軸,描寫戲班幾代人物起落、風雲際會。在台灣文學史上,傳統戲曲的題材不絕如縷,洪醒夫〈散戲〉和凌煙《失聲畫眉》都有經典地位。邱祖胤的《空笑夢》與前人作品相比,雖然也有時代輾壓而來的滄桑感,但更有一分「寫下他們最輝煌的時刻」的鮮烈。而這一點,在阮光民的改編之下,又變得更加搶眼了。
這一題材本就大有熱鬧場面,由文字而圖像,又由風格濃烈的阮光民來執筆,更是十分「對味」。邱祖胤的作品與前人相較,已經多了幾分「武場」氣息,轉到了阮光民的漫畫版,則根本變成布袋戲場域的「武林」,高手各自淵渟嶽峙,氣勢驚人。從天才少年天闊,穩重把空戲班的夜合、老成持重的金狗師、遊走在灰色地帶的黑狗師等等,莫不風采逼人,寥寥數格的出場,便已讓人難忘。不得不說,小說雖然也自有長處,但漫畫確實有這種媒介才能達成的效果。
不過,有意思的是,雖然《空笑夢》是一個關於布袋戲班的故事,實際上「戲內的事」卻非常少。我們看到不同角色之間,對彼此布袋戲能力的評價(比如天份欠佳的貞福,與幾天學玩別人幾週技術的天闊),然而實際上,我們很少看到漫畫把「演出」的細節畫出來。相反的,是以這些角色彼此的能力認知為基礎,糾葛纏繞的「戲外的人生」,才成為故事的主軸。我也是被角色們的愛恨情仇吸引,閱讀了大半本之後,才恍然回神:等等,我好像都沒看到他們具體在「搬戲」呀!
然而仔細一想,這確實是有趣的改編策略。布袋戲在文字的描述裡,可以寫得神乎其技;可是落到畫面上,有時「不畫」恐怕比「畫出來」更有想像空間。而人事的糾葛,更是所有故事最核心、最有味道之所在。正如第四幕所說:「我們搬的戲目,似乎都沒有人間事這麼複雜。」故事裡的戲班「黃金樓」已是高手輩出,但連這些高手都覺得戲外人事難於戲內情仇,那就真的顯出局面之難了。
也因此,比起天闊的「天才」匠藝,我們看到更多的,其實是他看似玩世不恭,實際上細膩地維護戲班內外的精神;比起金狗師傳說中的絕技,我們看到的,是老班主一聲顛簸於殖民體制之下,必須做出種種決策來保護戲班成員的掙扎。就此而言,《空笑夢》圖像小說第一卷,與其說是「布袋戲的故事」,不如說是「某個多元家庭的故事」。本冊故事中後半,「要不要放棄黑狗師」與「貞福當年的壓抑」兩條情節同時爆發,精彩地把各個角色的個性展現出來。飄撇浪蕩的黑狗師與天闊的獄中一會,兩人對「家人」的回憶與「七」的手勢,都張力十足。而金狗師為了保住戲班成員,不惜槓上日本警察,帶出一句「有人,才有黃金樓」,也將這名角色的沉鬱、內斂與帥氣展現了出來。
帥氣,對了,就是帥氣——若要說阮光民版與邱祖胤版最大的差異之處,或許就在這個詞:漫畫實在太適合表達一種「中二」的「帥氣」了。雖然小說已經是諸種文類當中,最能展現生猛氣息的一類了,但比起漫畫已經發展成熟的「中二語感」,小說恐怕還是太「斯文」了一些。在《空笑夢》圖像小說裡,角色們的神情光影,透過阮光民的筆觸,往往一個側臉、一個眼神、一次故作瀟灑的手勢,就能抵得上小說家的大量筆墨。而「大量筆墨」又往往意味著敘事節奏不可避免的拖延,沒辦法像漫畫一般,用「一格分鏡」展現出爽脆直截的力道。這是媒介特性使然,實在不是要抬誰貶誰,我想即便是小說家本人,看到這麼有力的改編,也會忍不住興嘆的:畫筆真是強大呀。
媒介改編的得失,是台灣文學近年熱議的話題,《空笑夢》顯然是一次耀眼的成果。不是所有小說,都像《空笑夢》一樣,有適合改作漫畫的鮮烈題材;也不是每位漫畫家,都如阮光民一樣,能深入文學作品的核心,保持作品的精神又能發揮漫畫的「主場優勢」。這還只是第一卷,僅僅處理了小說一部分的情節。期待接下來幾卷的陸續出版,讓我們看到這部作品完整圖像化之後,所能帶給我們的強大衝擊力——中二的、帥氣的、在所有飽經憂患的情節裡,還能故作瀟灑的身段!
・原文刊載於Okapi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