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除了對抗,還有別的寫法:漢文通俗小說裡的台灣人生活

2025/10/05 _文學評論

 

1937年,日本與中國全面開戰。同一年,日本殖民政府決定廢除台灣報刊的「漢文欄」,因為他們認為,台灣作家繼續使用「漢文」,便是作家還懷戀中國,這在兩國開戰的局面下,是不能允許的。因此,賴和、朱點人、蔡秋桐等漢文作家失去發表舞台,取而代之的是以日文寫作的楊逵、張文環、龍瑛宗等新一代作家。「漢文」小說一夕消失……。

 

且慢。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那麽簡單。

 

沒錯,「廢除漢文欄」的命令一下,確實有大批漢文作家退出創作。不過,有「另外一種漢文」,卻不但沒有被禁止,反而大量興盛,那便是以娛樂雜誌為陣地的「漢文通俗小說」。這些小說不像賴和等作家那麼憂國憂民,寫的是一些比較輕鬆的題材,包含推理、科幻、武俠、神怪、愛情,而且還融合了當時台灣人很熟悉的「章回小說」形式,因此有廣大的讀者群。也因為他們的小說內容以娛樂為先,沒有那麼強烈的批判性,甚至有時候還會順便幫日本殖民政府宣傳政令,日本殖民政府反而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容許他們繼續在市面流通。

 

早期的學術研究者,並不太看重這些「漢文通俗小說」,認為他們不夠嚴肅、政治立場不牢靠。不過最近幾年,我們突然發現,這些小說也有獨特的優點——相較於新派知識分子的文學小說,他們固然沒有太多「進步」理念,但反而很忠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,台灣人的生活和思考方式。就像現在,國際名導蔡明亮、侯孝賢的電影作品雖然很厲害,但你如果要從中觀察台灣人的生活樣貌,恐怕還不如去看鄉土劇《親戚不計較》或《鳥來伯與十三姨》。

 

說到鄉土劇,那年頭的「漢文通俗小說」,還真就是現在鄉土劇的祖先呢。比如1936年開始連載的、徐坤泉所寫的《可愛的仇人》,就有濃濃的鄉土劇之感。劇情描寫秋琴與志中這對戀人,被命運拆散之後各有婚嫁。雖然結婚對象分別亡故,兩人卻忌憚社會風評,而不敢再續前緣。不過,對秋琴戀戀不忘的志中,仍然以各種手段接濟舊情人——送錢送藥不在話下,甚至買房子、動用關係懲罰欺負秋琴的壞醫生,都不費吹灰之力,堪稱台灣文學史上第一位總裁型男主角。雖然他們倆人無法戀愛,但他們的子女長大之後,剛好愛上了對方,代替父母圓了這段緣分。他們去海水浴場游泳、到壽山公園散步、去看「衛生展覽」而被性教育圖片羞得面紅耳赤(這就是前面說過的「幫日本人政令宣導」了)……種種細節,都讓我們驚奇,原來八十年期的情侶,已經這麼「現代化」了!

 

除了戀愛,宗教也是當年台灣人重要的生活細節。許丙丁的《小封神》,可以說是最有創意的代表作了。許丙丁是台南出身的警察(那年頭能當警察,跟日本人的關係得要滿好的),台南正是三步一小廟、五步一大廟的宗教寶庫。因此,《小封神》描寫台南的各大廟宇的神明們,因為一起賭博糾紛而打成一團,滾雪球一般牽連了天上地下的萬千神怪。書中所描寫的廟宇,不但今天還在,而且作者還巧妙地把廟宇細節編小說裡。比如說,某廟為何都會祭拜某供品?某廟為何有某雕像?在小說裡,這都是神仙對決之後的結果。這些神怪不但有人類的七情六慾,而且還會接觸現代文明。比如托塔天王李靖,因為被兒子挪吒傷透了心,因此創立了提倡教養兒女的組織,從而與註生娘娘的管轄範圍衝突;天生一對「風雷翅」的雷震子,遇到現代飛機的時候,心中不服氣,要與飛機競速,卻狠狠被甩在後頭……。

 

這類作品,都讓我們看到文學的多元面貌。嚴肅的、批判性的文學作品,確實能展現知識分子的思考深度。但是,通俗的、娛樂的小說,也能映出另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。除了上述兩個案例,還有謝雪漁、魏清德、吳漫沙、鄭坤五等小說家,也推薦你到圖書館探索一番。打開書頁,就能稍微體驗一百年前的台灣人生活,這正是小說最強大的「臨場感」!


・刊載於《台灣學通訊》特刊6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