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白色恐怖新詩選《暗房與光》二三事

2025/10/16 _時事雜談
早上在外面工作,只匆匆轉了《暗房與光》的訊息。事實上,我曾經不小心參與了這套書的一小部份源起。

三年前,我為「讀台會」策劃白色恐怖文學的系列活動。當時,國家人權館已經陸續出版了「白色恐怖小說選」與「白色恐怖散文選」,我們討論的作品,大半都出自這兩套很好的選集。

我突然有個念頭:有小說、有散文,那應該也有「白色恐怖主題的新詩」吧?

雖然國家人權館還沒出版新詩選,但應該已經有人在研究了吧——就像小說選、散文選出版之前,早早有人在研究白色恐怖主題的小說和散文那樣吧?

我天真地想。

我對台灣新詩史極度陌生,自然是沒辦法講這一題的。所以,我很快想到了台文界哆拉A夢、螃蟹愛好者、詩人及學者 陳允元 。我們的對話大概是這樣的:

「嘿~可以邀請你講一場『新詩裡的白色恐怖』演講嗎?」
「欸⋯⋯我想一下喔。」

我完全沒有察覺到「我想一下」背後的重量,純粹以為是他需要思考行程。

直到演講那天,他才跟我說,其實「白色恐怖主題的新詩」,在過去幾乎沒有研究。不是沒有選集,是「沒有研究」。我大為驚嚇,怎麼可能?白色恐怖,是台灣文學超級重大的題目;新詩,又是台灣文學核心的三大文類之一。兩者交集,應是重中之重,怎麼會沒有研究?!

事實上,有人研究過白色恐怖受難者寫的詩,但以白色恐怖為主題的全面研究,還真就沒有。根據陳允元的說法,那是因為新詩本身較為迂迴隱晦的寫法,不像小說或散文,可以一眼辨識出詩人「就是在寫白色恐怖」。並且,「白色恐怖」也不像「二二八」,這個主題本身不是建立在單一事件之上,這又讓定義和邊界更加模糊。

即使如此,陳允元還是為了那場演講,從茫茫詩海裡,初步挑選了一系列詩作。相比於微薄的演講費用,這簡直是超級功德,我一直都有種「啊啊不小心出了道麻煩的題目給他」的愧疚感。

然而就在去年,我聽說了《暗房與光》的計畫。 向陽 老師將與陳允元合作,同樣由國家人權館立案,主編一套白色恐怖詩選。最初的一批作品名單,就來自我們「讀台會」的那場演講。

太好了,當時天真的邀約,好像誤打誤撞推了某件事情一把。

這件事也再次證明,某些品學兼憂的文學人,三不五時抱怨「台灣文壇充斥白色恐怖題材」之類的說法,實在是粗陋之極的見解。台灣文學和台灣歷史,相比於戒嚴時代,能見度當然是有顯著提升。但是,不要說比較邊緣的題材有沒有人處理了,連如此基礎的大題目,竟然都還有尚未開發的領域。我們是寫得太多研究得太多,還是根本投入得還不夠?這應是不須一辯的。

總之,非常高興看到《暗房與光》的問世。相信這套選集,不會是白色恐怖・新詩領域的「定論」,更有可能的,是開拓一道全新的路徑。深深期待。

書籍連結如下:
https://reurl.cc/ZN0x5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