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進士在哪裡:這個遊戲被金門人玩壞啦
2023/02/21 _
時事雜談
一開始,是謝宜安指定要去看貞節牌坊。這是她碩士論文會涉及的主題之一,而金門又有著名的「三大牌坊」:邱良功母節孝坊、一門三節坊和欽旌節孝坊。我雖然看不懂牌坊,但我喜歡看各處的對聯,當然也就開心跟著跑。沒想到,我在第一站「欽旌節孝坊」就被震撼了。
發生的與未曾發生的歷史現場:清法戰爭的砲台故事
2023/02/10 _
時事雜談
幸或不幸地,這之中許多砲台,也就因此失去了戰略上的意義。但也正因為如此,它們沒有像清法戰爭許多實際和法軍交火過的砲台一樣,落入被摧毀的命運,而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它們完整的樣貌。當我們走進砲台內部,與其說我們是走進歷史現場,不如說我們是走進了「未曾發生的歷史現場」——它們被建造之初,所設定的那場戰爭從未發生。而這一切,更能讓我們感受到人類之有限;一切苦心擘劃的、錙銖算計的,最終抵不上命運的劇本。
封鎖台灣,容易嗎?1884年「清法戰爭」的教訓
2023/01/28 _
時事雜談
講到中國侵略台灣的手段,有一種常見的說法是:「中國只要封鎖台灣,不准許物資進入,台灣就會崩潰投降了,根本不用真打。」
講這話的人,往往是過度低估「封鎖」這件事的難度。事實上,早在1884年,也就是將近140年前,台灣就曾經被封鎖過了。
學生的寫作能力真的「雪崩」了嗎?
2022/12/30 _
時事雜談
我從來都不買單「寫作能力一代不如一代」的講法,因為這些講法往往都是把「某項能力的低落」,推論成「這麼基礎都不會,程度一定很差」。但寫作從來就不是爬階梯,有的人就是可以文字亂七八糟,卻設計出很棒的推理小說謎團;也有人根本不會講故事,文字卻能流利幻美。
「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」常設展開箱
2022/12/21 _
時事雜談
現在,我至少還能「慶幸」,我們幫鍾老做出了一個沒有對不起他的展覽。據說,在這個園區籌備之初,鍾老就曾經三不五時來閒晃,有點害羞、又有點好奇這個以自己為名的園區,究竟是要做些什麼。如果說還有什麼遺憾的,或許就是沒辦法讓鍾老親眼看到,我們所希望獻給他的這一點小小的心意吧。
平衡與直白:《流麻溝十五號》觀後
2022/11/02 _
時事雜談
過去我們無法直白,是政治使然,所以前輩想出了一套模糊的美學。但現在,我們已經能夠直白了,沒有必要再逃避了。所以,我們這一代創作者的任務,就是找到一套「直白的美學」。
過去我們說:「這個寫得太白了,所以不好。」但現在我們該開始問:「真的嗎?有沒有一種又直白、又好的寫法?」
這是我心目中《流麻溝十五號》最大的貢獻:它確實找到了一種直白、不必閃躲,又能拍出藝術效果的方式了。
個人網站・第一年的流量排行榜&觀察
2022/10/31 _
時事雜談
在沒有特別的資源與技術支援的情況下,我們可能很難搶到「熱門關鍵字」的「前段排行」。因此,如果有想要做SEO,比較好的策略應當是去佔領「不算太熱門、但特定分眾會在意」的關鍵字——以我的例子來說,就是「鑑別度」或「何敬堯」一類的。
如果你也擔憂:中國會在近期攻台嗎?
2022/10/23 _
時事雜談
中共「二十大」的驚悚畫面,讓「中國會不會立刻攻台」的話題再次浮現,有些臉友似乎很焦慮。我不是軍事專家也不會預知未來,不過如果依照「科學上的常理」判斷,可以先問一個問題:
你說的「中國攻台」是什麼意思?
吳晟記錄片《他還年輕》觀後
2022/08/18 _
時事雜談
是的,吳晟老師確實就是那樣一位詩人。現在,這樣的形象被永久地烙印在銀幕上了。這真是太好了。
「共繪台北文學藍圖-百位文化人的城事提案」發言稿
2022/07/01 _
時事雜談
當然,上述的看法很可能只是我的杞人憂天,也許籌備團隊早已有十分成熟的構思。我的發言只是想要強調,「台北文學館身在台北」這一事實,使得它先天必須比其他文學館想得更多。因為,它離「台北文壇」實在太近了。
1
2
3
4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