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骯髒的榮耀——台灣的「文學獎」
2016/12/01 _
文學評論
於是,文學獎就成為一種「骯髒的榮耀」。所有的寫作者都知道,從亂軍之中殺出血路得獎,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,大部份的人也期待能夠爭取到這樣的榮譽;但同時,一名寫作者卻又必須適度撇清,顯示自己和文學獎保持距離,並沒有墜入文學獎所提供的世俗名利當中。
推坑也是一門專業:文學科普的實踐可能
2016/10/01 _
文學評論
沒有什麼比讀者信任更珍貴的了。台灣文學並不是沒有好作家、好編輯,也並不是沒有市場(兩千萬的人口,放在全世界來比並不算少),但缺的正是信任。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——在讀者買下來、開始閱讀以前,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買到了什麼——,文學的產業是徹頭徹尾建立在「信任」之上的。在夢想燎原大火之前,至少得先學會護住每一株初燃的火苗啊。
王文興的《剪翼史》,重新發明的車輪
2016/09/07 _
文學評論
但《剪翼史》的出版,距離1976年震驚文壇的《家變》已四十年了。令人尷尬的是,經過漫長時光的洗刷,現今的社會與文學脈絡已與當年全然不同。如今讀來,《家變》仍然詰屈聱牙,但那種文字營為不會有什麼震懾效果了——在網路時代,古怪的文字我們都見得很多。
寫歷史,以及寫自己:讀《永不放棄:楊逵的抵抗、勞動與寫作》
2016/08/22 _
文學評論
禁錮楊逵的歷史冰山早已融去多年,但台灣島上的歷史氣候,卻還稱不上春暖花開。古墓老人遠去,曾經陪伴過他的「孤女」,此刻有了氣力,準備要扶起棄置已久的鋤頭,要使得此間重新開滿歷史之花吧。
有時候不能太順著自己:讀駒月《守護她直到終結世界》
2016/08/20 _
文學評論
整體而言,《守護她直到終結世界》,是一部思路很「順」的小說。閱讀起來沒有太多負擔,因為幾乎都是順著最尋常的刻板印象走,這同時也就讓這部小說欠缺了一些亮點。
有風格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嗎?
2016/08/01 _
文學評論
高中開始寫作以來,我常常有「名詞定義」的困惑。作家們、文青們、報刊雜誌上的文章,都會提到很多文學上的專有名詞,但我始終搞不清楚那些詞的意思。上網去查,只會看到解釋條目裡出現更多不懂的名詞;跑去問人,大家講了半天,我還是聽不太懂。久了,就有點擔心是自己太笨,不敢再問了。
評論文字的消亡與誕生
2016/07/17 _
文學評論
我們應該努力的目標,就不僅是想盡辦法榨取版面來容納專業讀者的書評,而更應該去建立一個立體的、多層次的意見交換系統,讓不同取向的讀者都有機會發出聲音。我們以為的一片荒野,也許正是萬物騷動的草原也不一定。
「忽然」的清晰——讀賴香吟《文青之死》
2016/06/20 _
文學評論
另外一個節奏上令人驚艷的地方,是賴香吟不只能寫好緩慢,節奏該快的時候,也是能迅如奔雷,一箭紅心。而這樣的瞬間加速,往往都發生在靠近結局之處,留下一道漂亮的煞車痕。
從簡斷到凝鍊:徐浩峰的兩部《師父》
2016/06/13 _
文學評論
徐浩峰的電影《師父》,改編自他所著的短篇小說集《刀背藏身》當中的短篇〈師父〉。兩部作品,從小說原著、電影編劇到電影導演都是同一人,這是一個很稀有的情況,對有志於思索改編,思考文字和影像兩種創作媒材不同特質來說,此二「控制變因」了的文本,想必能帶來很多啟發。
是什麼居住在文本之間──馬華當代小說的後設傾向
2016/06/02 _
文學評論
於是這就帶出了本文的主要疑問:如果說在1995年,台灣的後設小說已如黃清順所分析那樣漸漸沒落,為什麼在「在台馬華文學」視野下編選的「馬華當代小說選」,反而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迎來了「後設傾向」小說創作質量上的高峰?這樣的發展和台灣文學圈的發展有何關聯?又有何自身的特殊因素?
9
10
11
12
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