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4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戀慕的母親與拮抗的父親:兩個重讀郭松棻的線索
2016/01/20 _
文學評論
家族的暗面,襯在事物底下的影子,或許將是使我們的小說閱讀,重新立體起來的關鍵。
迎面的困難——讀張亦絢《永別書》
2016/01/20 _
文學評論
那終究是無可描述,無可救贖的吧——賀殷殷留給我們的最後一句話,如果我略知法語的朋友沒有錯譯的話,應該是:「我丟下你們了。」
如果有誰可以理解,那就是動漫社長了吧:序黃致中《夜行:風神鳴響》
2015/11/11 _
文學評論
唯有這樣的我們,才能把「武俠」變成另外一個樣子,把「小說」變成另外一個樣子。因為我們,是一個從小什麼動畫都看,什麼夢想都敢做,什麼詭異的解決方案都敢去闖的世代。
我們能把「世界」變成另外一個樣子。
為什麼我們怕讀朱天心:《三十三年夢》及其他
2015/10/28 _
文學評論
《三十三年夢》的寫法,會令人直覺地想到《擊壤歌》(而非同題的《古都》)。那樣輒起輒止,不著意佈局的形式,仰仗的就是作家思路上的輕靈,使讀者喜愛的是人格特質而非技術。但心眼已無少時柔軟,怨念更勝當年的作家,恐怕已難在這方面討得了好。
如果再有事一點:讀楊婕《房間》
2015/10/20 _
文學評論
受過長期文學獎規訓、以及內化了各種台灣文學場域規範的我輩文青,大概都得練出一身「藏」的好本事。文章忌直白、意念忌淺近,已是台灣純文學寫作者和讀者之間樂此不疲的語言遊戲,或至少也是默契。
「文」與「語」的現代性麻煩:國語運動的再思考
2015/10/20 _
文學評論
在「中華文化復興基地」的前提下,國文和國語攜手合作,形成了新的文化階序和分工模式。一種新的論述產生了,這正是我們在近年「文言、白話之爭」常聽到的論述:「文言文是語文能力的基礎,好的文言文訓練能夠增進白話文寫作的能力。」此一「階序」或說「分工」的概念,在1945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國語運動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⋯⋯
複製貼上的正確方法:抄襲,或致敬?
2015/10/01 _
文學評論
我們到底該如何分辨「抄襲」跟「致敬」?
首先,這兩個概念的共通點就是:某一篇後出的文章,和某一篇已發表的文章有著很相似的外型。因此,光是從「長得很像」這個特徵,是無法分辨兩者之間的差別的,這也是別有用心的抄襲者之所以能打爛仗的原因。抄襲和致敬最大的差別,其實在於「把原創的貢獻歸屬給誰」的處理方式完全不同。
以「小說」寫史?——巴代《最後的女王》的小說技術商榷
2015/09/20 _
文學評論
畢竟作者宏大的寫作計畫和特殊的視角,絕對有機會成為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——如果作者不僅以「紀錄」為滿足,而希望真的抵達「創作」之境的話。
再下去一定會有水源——讀吳明益《單車失竊記》
2015/08/16 _
文學評論
而吳明益的用心之處,在於這趟「尋找單車之旅」中,敘事者所遭遇的重要角色幾乎都織進了緬北森林的那場戰爭中。由於尋找單車,所以引出銀輪部隊;由於銀輪部隊,引出了參戰過的外省老兵和被徵召的原住民軍伕。讀者閱讀過程中會發現原本互不相干的故事線,漸漸以一種巧妙的方式聯繫起來。
純文學的敵人是九把刀嗎?──純文學vs大眾文學的偽對決
2015/08/01 _
文學評論
於是,在台灣就有了「純文學」和「大眾文學」的嚴重對立,前者認為,後者的作品缺乏深度,而它們的暢銷會降低讀者的閱讀水平,更進一步造成純文學市場的崩壞。
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?
10
11
12
13
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