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CH6.裡應外合,更能打破遊戲規則:關唐事件
2023/06/03 _
文學評論
其中,已經在詩壇根深蒂固、有了自身美學傳統的現代詩,一時之間還沒能全面「回歸現實」。看在其他知識份子的眼中,詩壇如此「不接地氣」,還在那裡把玩意象、探索內心,簡直是「雅不可耐」到了極點。於是,來自詩壇以外卻又對新詩有熱情、有期待的知識份子,就在1972年開始砲轟新詩陣地了:那便是台灣文學史上著名的「關唐事件」。
CH5.如何確立新品種的美感:現代派論戰
2023/05/24 _
文學評論
不是說好了新詩不要艱澀,崇尚自然平淡嗎?洛夫這樣的詩,比「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」之類的古典詩還要艱澀得多,這顯然跟前面的說法矛盾。更矛盾的是,這兩首詩還都是名詩人的名作,也就是說,新詩的專家們認為兩種詩風都很好——所以新詩到底想怎樣?是寫得簡單易懂,還是寫得詰屈聱牙?
如何抵銷劣勢的愛:讀許俐葳《我有一個關於不倫的,小問題》
2023/05/14 _
文學評論
許俐葳向來擅長的,就是抓到這種「不屬於任一極端」的精微刻度。《我有一個關於不倫的,小問題》可以說是她的技藝與思索的熟成之作。開個我想她應該不至於會介意的玩笑,我總覺得如下公式是可以成立的:「許俐葳 = 神小風 + 郭強生 + 張亦絢。」
CH4.在政治絕壁之間,有人試圖架橋:「橋」副刊論戰
2023/05/08 _
文學評論
而這兩大主軸,就像兩道一直沒有癒合就被覆蓋的傷口,將不斷在未來數十年裡反覆發炎,在好幾次論戰裡隱隱作痛。「《橋》副刊論戰」的這批文章,與作家們一起被白色恐怖長期冰封。因此,他們討論出來的所有成果,並沒能影響後世的作家。但是,他們的影響,卻以一種「不存在」的方式存在著:正是因為他們的文學成果沒有被繼承,所以這些問題一直無法好好處理,而在戒嚴時期的文壇裡揮之不去。
人們如此自由,自由得一無所有:台灣文學裡的勞工們
2023/05/01 _
文學評論
這當然是一種鄉土文學式的浪漫了。回到土地,就能解決溫飽與尊嚴的問題嗎?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。從文明的起點來到今日,或許有很多事情已經回不去了。
一部小說可以負載的靈思:讀陳千武《獵女犯》
2023/04/28 _
文學評論
透過林兵長的處境,〈獵女犯〉通篇都在自我拷問:是嗎?我們真的沒有責任嗎?就算這不是一場自願的戰爭,消極配合的人,真的可以說一切都與我無關嗎?
CH3.這不是一場論戰,而是一場併吞戰:糞寫實主義論戰
2023/04/24 _
文學評論
台灣作家一敗塗地,不是輸在創作,不是輸在理論,不是輸在任何一方面的文學表現。而是輸在政治,輸在自新文學運動以來,始終都無法突破的壁障:這座島嶼的命運,並不由我們自己做主……台灣新文學的使命與它的困境,始終是同一個關鍵字。
攀過語言與政治的絕壁:鍾肇政與他的「大河小說」
2023/04/16 _
文學評論
這可是本土作家鍾肇政,連續翻過了「語言」與「政治」兩座絕壁之後,才能奔流到我們面前的大河之水。作家自己消化了一切艱困之事,只為了把歷史記憶帶到我們面前,讓我們能夠輕鬆地進入。而我們呼應這份心意的方式也很簡單:只要翻開書頁,進入他為我們構築的世界就好了。
CH2.「言文一致」的未走之路:台灣話文論戰
2023/04/09 _
文學評論
如前所述,「台灣話文論戰」嚴格說來沒有任何勝利者。支持者沒能全面推廣,反對者也未能阻止台語大舉滲入文學作品。然而,這場論戰確實催生了台灣新文學草創以來,第一個繁榮的世代。
CH1.開啟新時代的戰術,有時不太光彩:新舊文學論戰
2023/03/19 _
文學評論
回到「新舊文學論戰」當下,至少我們可以確定:新文學與舊文學對「文學」的定義是完全不同的。雙方都指責對方不懂文學,但他們的指責都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,並不見得誰比較優勝,就像是游泳選手和棒球選手指責對方不懂運動,但本質上他們就不是在玩同一種運動。雖然表面上都叫做「文學」,各自的遊戲規則是天差地別的。
2
3
4
5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