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時間與夢想的演算法
2023/03/01 _
文學評論
正是本期所有作家誠懇分享,突破長久以來「文人不談俗事」的慣習,才成就了這就事論事、資訊量滿載的一期。楊守愚的小說發表已近百年,這段時間的台灣文壇有變得更好嗎?未來的文學環境還能再更進步嗎?世事難以逆料,但可以努力:就讓我們先從揭露資訊、彼此坦誠討論開始吧!
把悲觀留給自己:「鬥士」賴和的另一面
2023/01/31 _
文學評論
現在的我們當然知道:賴和的預言是錯誤的。但這並沒有什麼關係。因為真正有份量的不是正確,而恰恰是賴和所做的一切——在複雜的、絞纏的世界裡,選擇一件自己相信的事,然後不抱期望地一直做下去。
《流麻溝十五號》之後,你還可以讀讀葉石濤:談《台灣男子簡阿淘》
2022/12/10 _
文學評論
是什麼讓他在1996年,台灣社會對白色恐怖還餘悸猶存之時,就寫了這麼一部完整的《台灣男子簡阿淘》,為我們留下第一手的「白色恐怖圖鑑」?
媽祖婆的燭芯:如果沒有林海音
2022/11/15 _
文學評論
但我也想說,有些東西是林海音即使是林海音,還是沒有辦法得到足夠重視的:比如說她自己的小說創作。或許是作為主編、作為媽祖婆的事功過度耀眼,也或許是寫作題材比較「婦幼」,她一直都沒被列入經典一級的小說家。
對,這個是,那個也是——記憶裡的不當黨產
2022/11/14 _
文學評論
而在讀畢全書之後,我們或許也能開始進行自己記憶裡的「不當黨產清理工程」。能數算的財產,可以由法院判賠、歸還給國家;不義的遺址,能夠拆除或者保留成為歷史的印記。但那些在我們沒有意識時,就寫入心底的「記憶裡的不當黨產」,卻唯有透過我們的自我思索,才能逐漸釐清。雖則「有形黨產」的賠還還有漫長的法律攻防要走,但「無形黨產」的漸次清消,更是每個人只能自己面對的「判決」。《黨產偵探旅行團》可以是最好的起點。
《子彈是餘生》非官方Q&A活動紀錄
2022/11/03 _
文學評論
本活動是2022/11/2晚上八點到十點,我在「Readmoo讀墨×mooInk 線上討論區」發起的活動。我們圍繞著寺尾哲也的小說《子彈是餘生》,一起討論文本內的各種細節。以下是大家的發問以及我的回答。
你不知道擦身而過的那人有多複雜:讀羅毓嘉《阿姨們》
2022/10/26 _
文學評論
然後我就想起來了:當年那首震撼了高一的我、正文與腳註交纏的詩,就叫做〈自傳〉。那時候,學姊透過一首磅礴的詩,讓我看到文學如何複雜地描述「自己」。多年以後,他寫下了《阿姨們》,讓我們看到:光是誠懇地娓娓道來,不必那麼多形式的操作,人生本身就已經足夠複雜了。
學校是怎樣的地方:台灣文學裡的「上學」經驗
2022/09/28 _
文學評論
過往台灣人步履艱難的「上學經驗」並沒有被遺忘,它們已經被銘記在台灣文學史當中,紀錄了每個世代的心靈刻痕。而從這些作品裡,我們也可以不斷獲得啟示:我們到底想要怎麼樣的「學校」,或更重要的——我們到底「不想要」怎樣的學校。
在文學史的水面下:《鍾肇政全集》第37冊解說
2022/09/11 _
文學評論
當然,我也就沒有機會當面向鍾老感謝他的謬讚了。但是,過往在文獻裡不斷感受到的「鍾老對後輩的溫煦之情」,我竟爾以這種遲到迂迴的方式,而有了極為直接的個人體驗。我知道眾多文獻築成的「口碑」是假不了的,卻唯有到這一刻,我才終於親身體會其熱力以及重量。
在禁錮裡成長的作家:《鍾肇政全集》第30冊解說
2022/09/10 _
文學評論
這樣的猶豫令人心疼。在全世界的文壇裡,恐怕也很難找到第二位語氣如此猶疑的文學耆老了吧。然而,即便猶疑卻還是要說下去,不管反覆幾遍,也要不厭其煩地說下去,這正是鍾老獨有的執著與勇氣。他是在禁錮裡成長的作家,也是那個迂迴迎擊,乃至於擊破了文壇之禁錮的作家。在這一冊裡,我們看到的正是這樣的一位文學耆老:他的經歷與策略極為複雜,但他所持守的信念,卻始終單純明晰,一如一名永遠不老的少年。
3
4
5
6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