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在市場與政治之間的文學出版:解說《鍾肇政全集》新編第28冊
2022/09/09 _
文學評論
戒嚴時代的肅殺導致曲筆;解嚴之後的新生能夠直言。這樣的前後轉折,證諸大的歷史脈絡,是很容易想像的「人之常情」。然而,若您實際閱讀本冊的每一篇章,相信更能以一種鏡頭聚焦的姿態,近身地感受到此一轉折的震撼性。作家如何在市場與政治之間,秉持自己的文學夢想?他們的頓挫、希望、痛苦與堅毅,又是如何傳承下來的?
遲到的青年如何翻譯時間:《台灣男子葉石濤》觀後
2022/06/10 _
文學評論
《台灣男子葉石濤》難得的是,它不只是要成為「一家之言」,而是希望打造出「一整代人回望葉石濤」的,「遲到青年」的大平台。在這裡,「遲到」不再只是一種焦慮,而更是一種翻譯時間、跨越差距的方法:我們就是其生也晚,但晚有晚的讀法。
賴香吟〈凱西小姐〉人物影射筆記
2022/05/04 _
文學評論
以上筆記,留給自己也留給有興趣的讀者參考。《白色畫像》是非常厲害的小說,這些影射和脈絡編織,相較於整體的小說表現,不過是相對瑣碎的細節。如果讀者因為無法辨識出這些人物,而感受到與文本「有隔」,那就太可惜了。因此,我把目前能夠辨識的線索羅列如上,希望能幫助更多人進入賴香吟的小說。
慷慨的真心:讀林佳樺《守宮在唱歌》
2022/04/03 _
文學評論
我不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。但總之,她真的「就寫了」。在這本《守宮在唱歌》,「文學容納了這些情感」是一個不太公允的說法,彷彿是文學幫助了她似的;從讀者的角度來看,毋寧說是她慷慨幫助了文學:謝謝林佳樺願意扛住人世紛擾,寫下如此珍貴的真心。
生活總是如此嗎:讀林楷倫《偽魚販指南》
2022/03/26 _
文學評論
要論寫人的功力,林楷倫已毫無疑問是文壇前段班的水準。
對,不是「新生代」的前段班,是文壇的前段班。這樣說或許有人會認為太激進的,但我確實很難想到有哪幾位寫作者,能像林楷倫這樣寫人。如同我對他的最初印象,他寫人不求面面俱到、結構嚴整,而是擅長編織種種矛盾的跡象,呈現出人情世故裡的「鬥而不破」及「愛而不言」。
「二二八・白色恐怖」的本、外省對照記:郭松棻〈月印〉與李渝〈夜琴〉
2022/02/28 _
文學評論
過去一個禮拜,我在三個不同的場合,講了「小說中的二二八」的相關主題。這個題目我每年都談,但今年我都會特別提及兩篇小說,用來對照「本省人」跟「外省人」的觀點,那就是郭松棻〈月印〉與李渝〈夜琴〉。在這紀念的日子裡,如果你想要讀相關的文學作品,我非常推薦優先讀這兩篇。在文章最後,我會附上收錄這兩篇小說的書目。
他從沒被當成作家,卻充滿文學感:《劇場》的黃華成
2022/01/14 _
文學評論
文學圈從未把黃華成當成作家,他不是那種「自己人」。然而,黃華成的一言一動卻充滿了「文學感」,總是以某種「側面」的形象,出現在文學史裡。
台灣小說史一百年(1920-2020)關鍵字
2021/12/31 _
文學評論
以下表格,是我2021年,於與點堂開設的四梯次「台灣小說史」課程關鍵字。這四梯次課程,剛好包含了1920年到2020年的,「台灣小說史的第一個世紀」。依照年代,我將關鍵字分為「事件」、「思潮或概念」、「小說家或評論家」三個區塊,方便同學查找。
恐懼的背面:讀黃連煜〈滅人山〉
2021/12/24 _
文學評論
歷史的慘痛應當銘記,但我們不只要聽先民之言,也應觀先民之行。他們咒罵怨毒、身心俱碎,可是他們畢竟是來了,並且在此紮根繁衍。那是他們沒有寫在詩裡,我們卻能讀出來的詩外之詩。這也正是〈滅人山〉所捕捉的微言大義了吧。
我們還來得及「言文一致」嗎——台文創作新浪潮
2021/12/17 _
文學評論
2021年11月2日,出現了一幅文化界未必會注意到,但對台灣本土語言創作來說有重大意義的「奇景」。台灣最熱門的遊戲實況主魯蛋,在網路上直播他遊玩《廖添丁:稀代兇賊の最期》這款遊戲的過程,長達七個小時⋯⋯
4
5
6
7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