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對,這個是,那個也是——記憶裡的不當黨產
2022/11/14 _
文學評論
而在讀畢全書之後,我們或許也能開始進行自己記憶裡的「不當黨產清理工程」。能數算的財產,可以由法院判賠、歸還給國家;不義的遺址,能夠拆除或者保留成為歷史的印記。但那些在我們沒有意識時,就寫入心底的「記憶裡的不當黨產」,卻唯有透過我們的自我思索,才能逐漸釐清。雖則「有形黨產」的賠還還有漫長的法律攻防要走,但「無形黨產」的漸次清消,更是每個人只能自己面對的「判決」。《黨產偵探旅行團》可以是最好的起點。
《子彈是餘生》非官方Q&A活動紀錄
2022/11/03 _
文學評論
本活動是2022/11/2晚上八點到十點,我在「Readmoo讀墨×mooInk 線上討論區」發起的活動。我們圍繞著寺尾哲也的小說《子彈是餘生》,一起討論文本內的各種細節。以下是大家的發問以及我的回答。
你不知道擦身而過的那人有多複雜:讀羅毓嘉《阿姨們》
2022/10/26 _
文學評論
然後我就想起來了:當年那首震撼了高一的我、正文與腳註交纏的詩,就叫做〈自傳〉。那時候,學姊透過一首磅礴的詩,讓我看到文學如何複雜地描述「自己」。多年以後,他寫下了《阿姨們》,讓我們看到:光是誠懇地娓娓道來,不必那麼多形式的操作,人生本身就已經足夠複雜了。
學校是怎樣的地方:台灣文學裡的「上學」經驗
2022/09/28 _
文學評論
過往台灣人步履艱難的「上學經驗」並沒有被遺忘,它們已經被銘記在台灣文學史當中,紀錄了每個世代的心靈刻痕。而從這些作品裡,我們也可以不斷獲得啟示:我們到底想要怎麼樣的「學校」,或更重要的——我們到底「不想要」怎樣的學校。
在文學史的水面下:《鍾肇政全集》第37冊解說
2022/09/11 _
文學評論
當然,我也就沒有機會當面向鍾老感謝他的謬讚了。但是,過往在文獻裡不斷感受到的「鍾老對後輩的溫煦之情」,我竟爾以這種遲到迂迴的方式,而有了極為直接的個人體驗。我知道眾多文獻築成的「口碑」是假不了的,卻唯有到這一刻,我才終於親身體會其熱力以及重量。
在禁錮裡成長的作家:《鍾肇政全集》第30冊解說
2022/09/10 _
文學評論
這樣的猶豫令人心疼。在全世界的文壇裡,恐怕也很難找到第二位語氣如此猶疑的文學耆老了吧。然而,即便猶疑卻還是要說下去,不管反覆幾遍,也要不厭其煩地說下去,這正是鍾老獨有的執著與勇氣。他是在禁錮裡成長的作家,也是那個迂迴迎擊,乃至於擊破了文壇之禁錮的作家。在這一冊裡,我們看到的正是這樣的一位文學耆老:他的經歷與策略極為複雜,但他所持守的信念,卻始終單純明晰,一如一名永遠不老的少年。
在市場與政治之間的文學出版:解說《鍾肇政全集》新編第28冊
2022/09/09 _
文學評論
戒嚴時代的肅殺導致曲筆;解嚴之後的新生能夠直言。這樣的前後轉折,證諸大的歷史脈絡,是很容易想像的「人之常情」。然而,若您實際閱讀本冊的每一篇章,相信更能以一種鏡頭聚焦的姿態,近身地感受到此一轉折的震撼性。作家如何在市場與政治之間,秉持自己的文學夢想?他們的頓挫、希望、痛苦與堅毅,又是如何傳承下來的?
遲到的青年如何翻譯時間:《台灣男子葉石濤》觀後
2022/06/10 _
文學評論
《台灣男子葉石濤》難得的是,它不只是要成為「一家之言」,而是希望打造出「一整代人回望葉石濤」的,「遲到青年」的大平台。在這裡,「遲到」不再只是一種焦慮,而更是一種翻譯時間、跨越差距的方法:我們就是其生也晚,但晚有晚的讀法。
賴香吟〈凱西小姐〉人物影射筆記
2022/05/04 _
文學評論
以上筆記,留給自己也留給有興趣的讀者參考。《白色畫像》是非常厲害的小說,這些影射和脈絡編織,相較於整體的小說表現,不過是相對瑣碎的細節。如果讀者因為無法辨識出這些人物,而感受到與文本「有隔」,那就太可惜了。因此,我把目前能夠辨識的線索羅列如上,希望能幫助更多人進入賴香吟的小說。
慷慨的真心:讀林佳樺《守宮在唱歌》
2022/04/03 _
文學評論
我不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。但總之,她真的「就寫了」。在這本《守宮在唱歌》,「文學容納了這些情感」是一個不太公允的說法,彷彿是文學幫助了她似的;從讀者的角度來看,毋寧說是她慷慨幫助了文學:謝謝林佳樺願意扛住人世紛擾,寫下如此珍貴的真心。
4
5
6
7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