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4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你用什麼心情搭火車:日治時期文學作品中的火車形象
2021/08/01 _
文學評論
「現代文明」,聽起來是個滿正面的字眼。但其實,所有最新的「現代」事務進入社會時,首先帶來的都是排斥跟恐慌。就像現在如果有人談論「AI功能有多強大」時,我們往往會先焦慮「我的工作未來會不會被取代」。火車也是如此。
在「正確」裡相互撞擊:讀卡繆《正義者》
2021/07/20 _
文學評論
如果你已經認識了《異鄉人》、《鼠疫》的那位卡繆,不管你喜不喜歡那位卡繆,我都衷心建議,你應該再來認識一下《正義者》的卡繆,相信可以一洗「存在主義作家都在寫一些喃喃自語的沉悶故事」的印象。這裡的卡繆可一點都不沉悶,他的愛恨辯證、他的正義觀點,其驚心動魄處——我這樣說吧,你看過《進擊的巨人》嗎?它們的核心驚人地可以共鳴:而這部作品,甚至早在一九四九年就完成了。
先有想像,才有未來:夢想一套「以台灣文學為本位」的高中國文科
2021/07/12 _
文學評論
台灣文學數百年來的創作累積,以及數十年來的學術能量,已經足以支撐一國之文學教育的重任了。只是,如果我們不開始設法爭取、遊說,台灣文學就難以真正打入體制,使「國文」真的成為名副其實的「本國文學」。這應是台灣文學體制化的最終目標,在「國文科」能「以台灣文學為本位」之前,我們的路都還不算走完,還沒有懈怠停滯的理由。僅以此文拋磚引玉,期望能引動更進一步的研討,開始思考我們想要的未來。
楊双子《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》讀後
2021/01/26 _
文學評論
楊双子沒有讓《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》停在「真的不說了」。生命已經說了晚安,此夜仍然漫長,但不讓世界就這麼崩然睡去的小說家,猶然能夠以虛構延續對話、以虛構贖回時間。文學沒辦法逆轉生命,但是文學卻能成為寄寓生命的一種方式,永遠持守住「生命原點的正中央」。
鐵屋的住民們:魯迅與台灣小說
2021/01/05 _
文學評論
魯迅一定也不希望他小說中所描寫的一切現象,在一百年後仍「歷久彌新」的;雖然他始終明白希望衹是希望,如果世界真還就是一個鐵屋,那也只能報之以一抹犬儒的微笑了吧。
文學論戰的統獨之爭:「邊疆文學」論戰
2020/12/28 _
文學評論
「邊疆文學論戰」承接了「鄉土文學論戰」沒有講完的統獨議題,但它自身也沒有完結這個問題。在文壇論戰一輪過後,這個問題將在一九八三年擴大為「台灣意識論戰」——這時候,參戰者就不只是文壇內部了。而獨派作家陣營努力論證的「台灣意識」,也將成為重要的政治概念。整個一九八O年代,就在這種鬆動、躁動的氣氛裡,爭辯起過往不能言的話題。
激戰的筆,燙手的心
2020/12/28 _
文學評論
生活在社群網路極為活躍的當代的我們,對於「筆戰」絕不陌生。你或許也曾一時因為什麼議題而激憤,在網路上與某個不知名的網友大打出手;或就算你天性溫柔,也一定多少旁觀過別人的鍵盤火花。在這樣的時代,來重溫台灣文學史上的「筆戰」,正是最「著時」(tio̍h-sî)的議題。
我願意陪你彆扭:讀張亦絢《我討厭過的大人們》
2020/08/06 _
文學評論
她示範「討厭大人之路」給你看,因為她在乎你曾是的那個孩子。
貫通過去,預示未來:鍾肇政的「現代主義時期」
2020/06/01 _
文學評論
鍾肇政已經預示過的未來,我們終於聽到了。我輩寫作者花十幾年的時間,才摸索出來的路線,他其實早早就說過了。是我們自己在閱讀地圖上,對他那一代人豐厚的遺產視而不見的。理解來得如此之遲,我們的愚鈍歷歷可見,而這正是我們虧欠於鍾老那一代台灣作家的。
「託名虛構」的文學意義:青山千鶴子.楊双子《臺灣漫遊錄》
2020/04/19 _
文學評論
楊双子不可以純粹就寫一個「青山千鶴子」的虛構故事,然後作者欄只放上自己的名字嗎?當然可以。只是這樣的話,意義就完全不同了。
5
6
7
8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