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老派,但極為誠懇:郭強生《作家命》
2021/12/03 _
文學評論
《作家命》實際上是郭強生文學觀點的凝結,而他的觀點幾乎可以稱得上「老派」——拒絕市場、拒絕思潮、衷心相信文學唯一的任務,就是探索後設語言所不能抵達之地。
從負債,變成資產:重回「台灣」的新世代文學創作
2021/10/18 _
文學評論
邱貴芬教授的「從負債變成資產」說法,很精準地抓住了過去數年,臺灣新世代文學創作者的趨勢。而沿著這個趨勢,我想在本文提出更進一步的觀察:我認為,2020 年代的臺灣文學創作,將進入臺灣文學史上的「第三波現實主義浪潮」。
《斯卡羅》之後,如果你想讀點原住民小說
2021/08/25 _
文學評論
在《斯卡羅》上映後,有一種稱讚的說法,是「它讓我們看到了原住民的故事」。這是眾多「稱讚」裡,最糟糕的一種。
事實上,原住民的故事早就在那裡了,並不需要等待一群漢人的「發現」。
【舊稿】囧說書:《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》
2021/08/09 _
文學評論
這本書的精華是指出明確的「方向」,讓我們知道該如何更深刻地思考文學,但並不是給我們現成的「答案」。從湯瑪斯.佛斯特提供的三個關鍵概念入手,我們會知道要注意什麼地方,要如何穿透表面元素。但這套方法可以分析出來的「答案」卻有著非常寬闊的可能性。
你用什麼心情搭火車:日治時期文學作品中的火車形象
2021/08/01 _
文學評論
「現代文明」,聽起來是個滿正面的字眼。但其實,所有最新的「現代」事務進入社會時,首先帶來的都是排斥跟恐慌。就像現在如果有人談論「AI功能有多強大」時,我們往往會先焦慮「我的工作未來會不會被取代」。火車也是如此。
在「正確」裡相互撞擊:讀卡繆《正義者》
2021/07/20 _
文學評論
如果你已經認識了《異鄉人》、《鼠疫》的那位卡繆,不管你喜不喜歡那位卡繆,我都衷心建議,你應該再來認識一下《正義者》的卡繆,相信可以一洗「存在主義作家都在寫一些喃喃自語的沉悶故事」的印象。這裡的卡繆可一點都不沉悶,他的愛恨辯證、他的正義觀點,其驚心動魄處——我這樣說吧,你看過《進擊的巨人》嗎?它們的核心驚人地可以共鳴:而這部作品,甚至早在一九四九年就完成了。
先有想像,才有未來:夢想一套「以台灣文學為本位」的高中國文科
2021/07/12 _
文學評論
台灣文學數百年來的創作累積,以及數十年來的學術能量,已經足以支撐一國之文學教育的重任了。只是,如果我們不開始設法爭取、遊說,台灣文學就難以真正打入體制,使「國文」真的成為名副其實的「本國文學」。這應是台灣文學體制化的最終目標,在「國文科」能「以台灣文學為本位」之前,我們的路都還不算走完,還沒有懈怠停滯的理由。僅以此文拋磚引玉,期望能引動更進一步的研討,開始思考我們想要的未來。
楊双子《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》讀後
2021/01/26 _
文學評論
楊双子沒有讓《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》停在「真的不說了」。生命已經說了晚安,此夜仍然漫長,但不讓世界就這麼崩然睡去的小說家,猶然能夠以虛構延續對話、以虛構贖回時間。文學沒辦法逆轉生命,但是文學卻能成為寄寓生命的一種方式,永遠持守住「生命原點的正中央」。
鐵屋的住民們:魯迅與台灣小說
2021/01/05 _
文學評論
魯迅一定也不希望他小說中所描寫的一切現象,在一百年後仍「歷久彌新」的;雖然他始終明白希望衹是希望,如果世界真還就是一個鐵屋,那也只能報之以一抹犬儒的微笑了吧。
文學論戰的統獨之爭:「邊疆文學」論戰
2020/12/28 _
文學評論
「邊疆文學論戰」承接了「鄉土文學論戰」沒有講完的統獨議題,但它自身也沒有完結這個問題。在文壇論戰一輪過後,這個問題將在一九八三年擴大為「台灣意識論戰」——這時候,參戰者就不只是文壇內部了。而獨派作家陣營努力論證的「台灣意識」,也將成為重要的政治概念。整個一九八O年代,就在這種鬆動、躁動的氣氛裡,爭辯起過往不能言的話題。
6
7
8
9
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