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徐豫切入點 EP263 作文考試讓我們都說謊過? (主持:御姊愛)
2022/02/18 _
他人之眼
本期podcast,是我受御姊愛之邀,在他的節目分享關於「大考作文」的一些看法。整場聊天很自在也很有趣,歡迎一聽!
不只可以抓抄襲,更是高手與普通讀者的差別:「結構」怎麼看?|真文青養成班
2022/02/11 _
Youtube
什麼是作品的「結構」?要怎麼辨識出來?抓出結構之後能幹嘛?我看過很多國文參考書,號稱要整理課文的篇章結構,結果最後只是把各大段的大意摘錄一下,畫成似是而非的圖表而已。事實上,我覺得要抓出作品的「結構」,主要就三件事:「元素」、「功能」跟「關係」。
【VLOG初體驗(?)】終於使出人生攻擊啦!其實我開頻道的目的是為了記錄健身成果
2022/02/05 _
Youtube
過年期間,全面耍廢,不想講什麼嚴肅的東西,來拍支疑似是vlog的影片好了(?)
頻道的老觀眾應該有發現,我從2019年開頻道到現在,頗有衣帶漸寬的趨勢。這支影片就是原因XD
何敬堯連續「撞題」事件
2022/01/29 _
時事雜談
我也不想分辨,何敬堯到底是「真的不知道這樣不可以」,還是「故意為之」了。反正事情就是這樣了,就趁此公告大家周知,以後遇到此人,知識和點子就盡量不要「露白」了吧。
大一國文廢不廢?幾個常見的邏輯問題,以及文學問題
2022/01/28 _
Youtube
今天的影片,來聊聊台大「大一國文必修」所延伸出來的幾個論點。老實說,我覺得支持必修的教授們,其說法不但在邏輯上經不起檢證,更嚴重的問題是曲解了文學專業和學術研究,頗有「仗著外系學生不懂文學」,所以可以隨意亂開支票之勢。對我來說,這種口口聲聲說要帶來人文素養,卻又說出一堆反文學的荒謬論點,這才是最難忍受的。
名詞解釋:難度、鑑別度與誘答力
2022/01/24 _
時事雜談
本文原寫於2015年,為某次馬來西亞華文考試的難易度爭議而寫。因屢次有關於「難度」、「鑑別度」這類問題的討論,故將舊文重貼。
黃乙玲〈無字的情批〉:兩百字寫活三個角色,比極短篇小說還精練的歌詞|聽歌職業病
2022/01/21 _
Youtube
去年開始做「聽歌職業病」之後,很多人問我,為什麼會想到做這個系列?其實,這種講解方式,一直都是我平常演講的時候,就會採取的手法。之前講的好幾首歌,都是我多年以來的「文學教材」。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一首歌,就是我最喜歡的「教材」之一,黃乙玲的〈無字的情批〉。這首歌的歌詞非常厲害,篇幅很短,但卻塑造出好幾個鮮活的角色,比很多極短篇小說還要凝練。
比活著,更多一點點的「動人瞬間」 ——朱宥勳談新作《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: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》
2022/01/19 _
他人之眼
「經典也青春」六年來幾乎全部介紹超過十五年以上的經典和傑作,這次隆重登場的卻是2021年9月才剛出版的新書,一則是這本書的書寫發心與意義重大,再則是主持人(我)迫不及待讀過之後收穫豐盛,亟欲分享給聽友。
從0到1,本土觀點的軍事科普:讀《阿共打來怎麼辦》
2022/01/18 _
時事雜談
在台海局勢風雲詭譎的年代;在「抗中保台」已成共識的年代;在知識份子社群熟習文化政治多於傳統政治、喜談國際關係多於武備軍制的年代;在台灣面臨全新挑戰,卻也面對全新機會的年代⋯⋯《阿共打來怎麼辦》的出版正逢其時。身而為台灣人,我們不必好戰,但卻也沒有對軍事議題裝聾作啞的本錢。由此來說,《阿共打來怎麼辦》實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總結過去,思索未來的重要作品。
迷誠品Podcast EP118|誠品講堂 #安勳上工S2 棉花糖實驗:在時間與慾望的拉扯間,是什麼左右了你的選擇?
2022/01/17 _
他人之眼
未來的不可預測,往往令人措手不及!但未知的煎熬與驚喜,又恰恰是生命最迷人與耐人尋味的美好。
在末日既視感如此強烈的時代裡,安勳上工本集將打開想像的門,直入思考核心,對靈魂發出各種探問!重新省思六零年代著名的「棉花糖實驗」,多維度理解即時行樂與延宕滿足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選擇。
19
20
21
22
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