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文學朱家背後,罕被看見的劉家
2022/03/31 _
時事雜談
不是文學人,就不是一家人。這話聽來令人心頭寒涼,但也不失為一種「專心致志」。然而,劉慕沙在朱家(至少,在朱天心口中的朱家)地位微妙,真的只是因為「心不在文學」而已嗎?
家務事,當然不是外人可以妄斷的。但在文學朱家的紀錄片大張旗鼓上映的現在,片中沒被說出來的劉家的故事,或許也值得說一說。
生活總是如此嗎:讀林楷倫《偽魚販指南》
2022/03/26 _
文學評論
要論寫人的功力,林楷倫已毫無疑問是文壇前段班的水準。
對,不是「新生代」的前段班,是文壇的前段班。這樣說或許有人會認為太激進的,但我確實很難想到有哪幾位寫作者,能像林楷倫這樣寫人。如同我對他的最初印象,他寫人不求面面俱到、結構嚴整,而是擅長編織種種矛盾的跡象,呈現出人情世故裡的「鬥而不破」及「愛而不言」。
【台灣IP研究院】三十多年前的科幻軍事小說,創意卻還能再戰三十年:葉言都《綠猴劫》
2022/03/18 _
Youtube
近日,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戰爭打得如火如荼,媒體上也出現大量關於軍事的訊息。在這次戰爭裡,很多人也開始意識到,戰爭並不是純粹的槍砲彈藥對決,各種看似非軍事的手段,也可能影響戰局。而在台灣的小說裡,也有一部作品,早就以兩岸局勢的基礎,構思了一系列「非軍事手段的戰爭故事」,那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《綠猴劫》。
寫作教學的「指示語」
2022/03/15 _
時事雜談
綜合雙方的困擾,我們很容易可以得到一個結論:
「題目要越詳細越好!」
這聽起來很符合直覺,但很多人往往是反著操作的。這肇因於一個誤解:認為寫作、報告這種形式,就是要「自由發揮」。這絕對是錯誤的。
【課本沒教的:】如何在獄卒眼皮底下批判暴政,楊逵〈壓不扁的玫瑰〉的文學游擊戰
2022/03/11 _
Youtube
這期影片,來講我小時候讀過的一課課文,楊逵的〈壓不扁的玫瑰〉。老實說,我國高中開始寫作,正是努力建立自己文學品味的時期,對於這篇小說是一點都不喜歡,總覺得它太直白。
沒想到多年以後,當我稍微多知道一點楊逵的事,我才意識到,這篇小說一點都不直白。它的背面,還有一層國文課本有意無意忽視的含義。
《時代革命》觀後:一個民族的成年禮
2022/03/10 _
時事雜談
我們當然可以說:這是一種純真的失落,這種擴大有某種危險性。但這或許正是《時代革命》要告訴我們的。正是香港人已不再「純真」,所以這場「時代革命」,才更顯其深邃,更有其堅韌的意義。這是一個民族的成年禮。而成年,就意味著獲得更多能力——負責任的能力,反省的能力,追求自我的能力,乃至於自我武裝,以抗擊世界之殘虐的能力。
【聽歌職業病】江美琪〈想起〉:抒情的極致,就是每一個鏡頭都意有所指
2022/03/04 _
Youtube
本週影片,繼續回來聽歌。江美琪〈想起〉這首歌,是我上課最常用的教材之一。故事並不困難,但很適合示範各種小說敘事的小技巧,並且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文學詮釋當中,必須依賴「文化背景」或說「刻板印象」的部分。
「二二八・白色恐怖」的本、外省對照記:郭松棻〈月印〉與李渝〈夜琴〉
2022/02/28 _
文學評論
過去一個禮拜,我在三個不同的場合,講了「小說中的二二八」的相關主題。這個題目我每年都談,但今年我都會特別提及兩篇小說,用來對照「本省人」跟「外省人」的觀點,那就是郭松棻〈月印〉與李渝〈夜琴〉。在這紀念的日子裡,如果你想要讀相關的文學作品,我非常推薦優先讀這兩篇。在文章最後,我會附上收錄這兩篇小說的書目。
三不五時跑台南,到底都在吃什麼?
2022/02/22 _
時事雜談
最近有朋友要到台南玩,問我們一直去都吃了哪些東西,於是簡單整理說明如下。除了店家推薦,我也順手寫了一些「吃點」,附在說明欄位。純粹是外地人標準與經驗分享,不夠道地還請見諒XD
【遊戲玩不完啦】《地平線:黎明時分》:世界觀壯闊恢宏,人情世故卻有點大而化之
2022/02/18 _
Youtube
最近,《地平線》第二代要出了。這讓我起心動念,想把拖了好久的第一代影片做完。我好幾年前就破完一代,但遲遲沒有動手的原因是,《地平線》在敘事方面的表現,對我來說有點尷尬。大好或大壞的作品很好講,《地平線》卻是那種「有不錯的優點,也有難以忽略的缺點」的作品,很難講清楚。
18
19
20
21
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