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傳統與創新——如何流行化?(訪談、撰文:呂函螢、潘妤梵)
2023/08/09 _
他人之眼
本文為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訊的訪談,希望我從校友的角度,談談這幾年的文學實踐與新媒體經驗。其中有部分「心法」,是在他處比較少有機會談到的,在此一併分享。
吳明益簡直是獨立書店的超級英雄 & 十二條文學新聞|我測到的文壇風向 Part.1
2023/07/28 _
Youtube
這期影片開始,我想做個新系列:「我所測到的文壇風向」。其實就是文學人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新聞、消息和評價。想做這個系列很久了,一方面是覺得我們平常在討論的東西,是有不少讀者想知道的,只是零散在各處很難找;一方面也是覺得,如果能把這些消息記錄在影片裡,幾年之後,或也可以成為某種「文學史」的材料吧?
【Vlog】人生首度上擂台全記錄!原來被TKO是這個體感⋯⋯
2023/07/27 _
Youtube
抱歉,隔了這麼久才發影片。因為在7月8日,我到台中的「廷原訓練中心」打了一場踢拳比賽。事前備賽加上賽後的一些事情,才耽擱到現在。這支影片,就是整個參賽過程以及前後的心得!
【Podcast訪談】朱宥勳的閱讀素養關鍵字:抒情文公式、參與想像、創造共感、說真心話
2023/07/10 _
他人之眼
本集Podcast是「少年報導者」邀請,以二十分鐘來談「四個關於閱讀的關鍵字」。訪談於2023年7月8日上線。以下文字內容,為「少年報導者」撰寫之介紹文案。
如果語言只是溝通工具:一種無惡意但不太妙的想法
2023/07/05 _
時事雜談
或者,想像一下:如果你在某個遙遠的異國裡住了幾十年,突然某天在街上聽到了一句熟悉的腔調,你會有什麼感覺?那個感覺,應該足夠說服你:語言絕對不只是一種工具,它更是你更深層的人性所寄居的地方。
站在那麼高的起點上:當代高中創作的不完全觀察
2023/07/03 _
文學評論
這就是高中生的作品最令人著迷之處。我距離自己的高中時代近二十年,在這段期間裡,我不斷不斷在一代代秀異的高中創作者的作品裡看到類似的東西——常常是比我更好的東西。那種「改不動它」的感覺,於是成為我閱讀高中創作者的天線與量尺。
【科科有意思|語文教育】「考試引導教學」不一定是壞事?從會考作文題看語文教育新思維(Podcast ft. 蕭宇辰)
2023/07/01 _
他人之眼
本集節目為Podcast「聊聊教育吧」之專訪,以語文教育、大考寫作測驗與「中國用語入侵」等議題為主題。
《惡靈古堡4 重製版》:老梗長出新枝,文明就是這樣鋪墊起來的吧
2023/06/26 _
時事雜談
作為文學人的我,會萬分尊敬文學史上那些「不完美、但有過開創之功」的作品;作為玩家的我,也是用一樣的心情在面對《惡靈古堡4 重製版》。無分文學、遊戲或者哪個領域的創作,「文明」就是這樣鋪墊起來的吧。
CH10.文學史,文學人的終極邊疆:雙陳論戰
2023/06/23 _
文學評論
沒錯,「台灣文學」是徹頭徹尾的政治產物。但是,你知道它誕生以來艱難的「政治過程」嗎?你知道有多少人為它殫精竭慮、耗盡心血嗎?現在,你看到了其中一部分。我們並不是一支受祝福的文學。因此,我們是一支必須嫻熟於論戰的文學。
留下來的正是文學本身:訪談李喬
2023/06/20 _
文學評論
思想如樹,而文學的開枝散葉,並不一定只在文壇的最中心發生。關鍵是,植樹者是否日日養護、日日汲取,每一秒都讓自己的心保持活躍?如此一來,就算所有名詞都佚散了,文學還是會生氣蓬勃地活在那裡吧:在山泉水際,在所有故事開始的地方。
7
8
9
10
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