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3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罕有人至的心靈礦脈:「全集」的一些閱讀建議
2023/10/14 _
文學評論
如果你真想徹底理解一位作家,那自然無法逃避「全集式閱讀」:如果連他的缺點都能愛,都能讀出興味,那你對該位作家絕對是動了真情。甚至,當你「走火入魔」到一定地步之後,你會發現那些寫得不怎麼樣的「泥沙」,反而與「金沙」相輔相成,真正讓你看到作家心靈的原初礦脈。
【Podcast受訪】S8EP25 文學作家|朱宥勳:網路筆戰10多年風格轉溫和,因不想讀者也變得言詞尖銳(ft.馬力歐陪你喝一杯)
2023/10/14 _
他人之眼
本集節目是受「馬力歐陪你喝一杯」之邀,去談新書《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》。同時,我們也談了很多關於「評論」或「寫作」的想法。
寫字人視角的文學策展:台灣文學館及其他文學館舍
2023/10/08 _
時事雜談
2019年,我接到一個讓我非常興奮的邀約:位於台南的「國立台灣文學館」,要更新下一個十年的常設展,邀請我加入策展團隊,負責展覽文字的撰寫。長年以來,我一直是台灣文學館的擁躉,每到台南必走一趟;同一時間,我也心知肚明,過往台灣文學館的策展有強烈的「學院氣息」,難以擴大觀眾群。如果能夠加入團隊,豈不是剛好能為我熱愛的館舍盡一點力?
上吧,水箭龜!網友唐捐印象記
2023/10/06 _
抒情散文
我對唐捐老師的第一印象,是水箭龜。不要懷疑,就是「神奇寶貝」(當時還不叫「寶可夢」)裡的水箭龜。
【Podcast】#11|跟別人吵架是互相傷害嗎? ft.珞亦不絕
2023/10/06 _
他人之眼
這是我受到「珞亦不絕」podcast節目邀請,談《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》一書。下列內容,是節目方所撰寫的介紹文案。
【Podcast受訪】Episode 16:「漢」他讀「原」文
2023/09/27 _
他人之眼
本集節目,是我受「親愛的漢人」節目之邀,分享原住民文學以及我對文學獎的一些觀察。氣氛非常歡樂,並且也學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。以下說明為節目單位所寫,可點入連結直接收聽。
【Podcast】專訪維他命 |EP76:這樣讀歌詞,讓你歌唱詮釋更加分!
2023/09/24 _
他人之眼
這是我到「耳朵維他命」Podcast接受訪談的節目,這是一個由「聲音引導師」信慧主持的節目,平常會談論各種聲音、歌唱技巧。我受邀從「歌詞」的角度,一起來聊聊歌曲和音樂。以下是該節目所撰寫的本集說明。
砲台與城池,臺灣史關鍵化石(《歷史上的刺蝟島》前言)
2023/09/18 _
時事雜談
如果說板塊擠壓能夠塑造山脈,一次次的外力與抵抗,也彷彿塑造了臺灣人的身世與文化。身為兵家必爭之地的臺灣,在這過程裡確實是血淚斑斑、承受著刀刃、硝煙與火藥的。攤開過去數百年來的臺灣史,我們幾乎找不到連續一百年的和平時期。但也正是在這樣不斷襲來的軍事壓力裡,臺灣逐漸長出了自己的姿態與樣貌,如同在高壓之下凝結而成的礦脈一樣。
而在你手上的這本書,正是一分臺灣史的「地質紀錄」。
讀到什麼吃什麼(1)葉石濤〈吃豬皮的日子〉
2023/09/18 _
文學評論
我不知道葛根伯與秋霞這兩名角色是否真有其人。但無論有沒有,這篇小說幾乎都可以讀作葉石濤「重回文壇」的自況。曾經自暴自棄,曾經自嘲自傷,曾經把自己埋進豬皮湯的熱氣裡。但在那之後,縱然還是常常抱怨寫作之路毫無希望,他還是繼續寫了好幾十年。
這麼說來,這碗豬皮湯雖然便宜,但確實是夠溫熱的了。
从90年代两岸谍战,到2047落在淡水河的第一枚飞弹:他们在岛屿书写战争小说(撰文:許佳琦)
2023/09/12 _
他人之眼
本文是我接受「歪腦WHYNOT」網站訪談之後,所刊出的深度報導。除了介紹《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》之外,也介紹李志德《叛國者》。以下選摘關於我的部分,全文請見外部連結。
1
2
3
4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