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OO主義、XX主義到底在幹嘛?讀懂文學專有名詞的方法|真文青養成班
2022/11/04 _
Youtube
本期「真文青養成班」,來處理一個我這兩年很常遇到的、初學者的困擾:文學理論裡,那麼多亂七八糟的「主義」,到底要怎麼理解?說起來沒有很難,其實就是「兩個步驟、一個注意」就差不多了。詳情請見影片。
《子彈是餘生》非官方Q&A活動紀錄
2022/11/03 _
文學評論
本活動是2022/11/2晚上八點到十點,我在「Readmoo讀墨×mooInk 線上討論區」發起的活動。我們圍繞著寺尾哲也的小說《子彈是餘生》,一起討論文本內的各種細節。以下是大家的發問以及我的回答。
平衡與直白:《流麻溝十五號》觀後
2022/11/02 _
時事雜談
過去我們無法直白,是政治使然,所以前輩想出了一套模糊的美學。但現在,我們已經能夠直白了,沒有必要再逃避了。所以,我們這一代創作者的任務,就是找到一套「直白的美學」。
過去我們說:「這個寫得太白了,所以不好。」但現在我們該開始問:「真的嗎?有沒有一種又直白、又好的寫法?」
這是我心目中《流麻溝十五號》最大的貢獻:它確實找到了一種直白、不必閃躲,又能拍出藝術效果的方式了。
【Podcast】把文學史縫起來的人:葉石濤的文學與人生
2022/11/01 _
他人之眼
今天是已故的前輩作家葉石濤的生日,剛好前一陣子,我幫台南文化局錄了一系列五集的podcast,兩集講葉老的生平、三集講葉老的作品,可以應景來聽一下。部分內容,在我之前的youtube影片裡面有提到,但podcast的版本比較詳細,並且也談了好幾篇我覺得值得一讀的作品。
個人網站・第一年的流量排行榜&觀察
2022/10/31 _
時事雜談
在沒有特別的資源與技術支援的情況下,我們可能很難搶到「熱門關鍵字」的「前段排行」。因此,如果有想要做SEO,比較好的策略應當是去佔領「不算太熱門、但特定分眾會在意」的關鍵字——以我的例子來說,就是「鑑別度」或「何敬堯」一類的。
【吃書而肥】台海局勢緊張,我們應該做點什麼?沃草主編《公民行動指南》
2022/10/28 _
Youtube
前一陣子,我寫了一篇短文,聊一下中共「二十大」之後的「台海即將爆發戰爭」之焦慮。文章最後,我推薦了沃草主編的《公民行動指南》。這週影片,我們乾脆就來開箱這本手冊,它有很多非常讚的設計——如果這個世界有舉辦民防手冊設計大獎,它很可能得獎XDDD
你不知道擦身而過的那人有多複雜:讀羅毓嘉《阿姨們》
2022/10/26 _
文學評論
然後我就想起來了:當年那首震撼了高一的我、正文與腳註交纏的詩,就叫做〈自傳〉。那時候,學姊透過一首磅礴的詩,讓我看到文學如何複雜地描述「自己」。多年以後,他寫下了《阿姨們》,讓我們看到:光是誠懇地娓娓道來,不必那麼多形式的操作,人生本身就已經足夠複雜了。
給這一輪和下一輪台灣人獨立建國的備忘錄──讀朱宥勳《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》 / 周聖凱
2022/10/26 _
他人之眼
以論述作小說,《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》巧佈機關、典故,讀來總有幾分太過政治正確的設計感,比起象牙塔內的飄渺美學,以文學介入社會的實用性更強。無論讀者接不接受朱宥勳的政治立場和美學風格,都難否定《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》成功示範了「小說作為議題分析工具」的高度。
如果你也擔憂:中國會在近期攻台嗎?
2022/10/23 _
時事雜談
中共「二十大」的驚悚畫面,讓「中國會不會立刻攻台」的話題再次浮現,有些臉友似乎很焦慮。我不是軍事專家也不會預知未來,不過如果依照「科學上的常理」判斷,可以先問一個問題:
你說的「中國攻台」是什麼意思?
新寶島康樂隊〈鼓聲若響〉:矛盾裡的精準,情感的「焦距調整」| 聽歌職業病
2022/10/21 _
Youtube
這週我想來聊聊新寶島康樂隊的〈鼓聲若響〉。其實這首歌我遲疑好久了,總是覺得有點難講,所以先上其他題材。它的角色、故事非常簡單,基本上就是一個人獨白到底。然而,在這麼簡單的框架裡,卻能寫出非常「精微」的心情,這是很難的。因此,今天我們就藉這首歌,來聊聊文學裡面的「精微」是怎麼一回事。
12
13
14
15
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