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學生的寫作能力真的「雪崩」了嗎?
2022/12/30 _
時事雜談
我從來都不買單「寫作能力一代不如一代」的講法,因為這些講法往往都是把「某項能力的低落」,推論成「這麼基礎都不會,程度一定很差」。但寫作從來就不是爬階梯,有的人就是可以文字亂七八糟,卻設計出很棒的推理小說謎團;也有人根本不會講故事,文字卻能流利幻美。
「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」常設展開箱
2022/12/21 _
時事雜談
現在,我至少還能「慶幸」,我們幫鍾老做出了一個沒有對不起他的展覽。據說,在這個園區籌備之初,鍾老就曾經三不五時來閒晃,有點害羞、又有點好奇這個以自己為名的園區,究竟是要做些什麼。如果說還有什麼遺憾的,或許就是沒辦法讓鍾老親眼看到,我們所希望獻給他的這一點小小的心意吧。
【遊戲玩不完啦】2022 TGA 最佳敘事?《戰神:諸神黃昏》:打了半場好球,結局卻像是老師在趕課|God of War 5
2022/12/13 _
Youtube
之前我做過影片來講解2018年的《戰神》。一直以來,它都是我心目中完美平衡的作品,劇情很讚不說,遊戲本身也很好玩。於是,今年《戰神:諸神黃昏》上市之後,我就火速買來玩了。
先講結論,這個遊戲本身非常不錯,我玩得滿愉快的。但是,從劇情上來看,我認為《戰神:諸神黃昏》只打了七局的好球,最後結局的處理完全失去水準。
《流麻溝十五號》之後,你還可以讀讀葉石濤:談《台灣男子簡阿淘》
2022/12/10 _
文學評論
是什麼讓他在1996年,台灣社會對白色恐怖還餘悸猶存之時,就寫了這麼一部完整的《台灣男子簡阿淘》,為我們留下第一手的「白色恐怖圖鑑」?
戰爭後,記憶感傷:作為生命政治見證的《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》(文:陳國偉)
2022/12/05 _
他人之眼
無庸置疑,朱宥勳以《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》這本具有長篇小說概念的連作短篇,樹立了他小說創作生涯的里程碑。這是一本對未來台灣島嶼的命運的寓言╱預言,但也同時是當下台海甚至全球軍事緊張情勢的映射。但他不僅直面了戰爭的本質,更潛入戰爭的內面與暗面,標誌出戰爭後各種生命狀態的情感光譜,在時間的此端,我們已經能夠預支關於感傷記憶的未然。
梅艷芳〈血染的風采〉:借力使力,把官方宣傳挪用成抗爭象徵丨聽歌職業病
2022/12/03 _
Youtube
上週末,中國開始爆發「白紙革命」之後,我就一直想到〈血染的風采〉這首歌,乾脆做成影片。現在回去看當時的一些畫面,真的覺得那是中國最接近自由的一瞬間了。至今為止的三十多年,都像是一種拖延⋯⋯這種拖延,到底還會持續多久呢?影片的最後,也就多說了兩句感慨。
「你會和我一起努力到最後嗎?」我以為我在讀葉石濤和鍾肇政的書信,原來是BL啊
2022/11/25 _
Youtube
這期影片,我想來聊聊葉石濤。幾個月前,《台灣男子葉石濤》紀錄片上映後,我做了兩支影片介紹他的生平,如果有興趣的話,可以先去看一下。既然已經做了兩支影片,為什麼要再做一次呢?因為,我拿到了一批非常有趣的新資料:葉石濤和鍾肇政兩位前輩作家的書信。
媽祖婆的燭芯:如果沒有林海音
2022/11/15 _
文學評論
但我也想說,有些東西是林海音即使是林海音,還是沒有辦法得到足夠重視的:比如說她自己的小說創作。或許是作為主編、作為媽祖婆的事功過度耀眼,也或許是寫作題材比較「婦幼」,她一直都沒被列入經典一級的小說家。
對,這個是,那個也是——記憶裡的不當黨產
2022/11/14 _
文學評論
而在讀畢全書之後,我們或許也能開始進行自己記憶裡的「不當黨產清理工程」。能數算的財產,可以由法院判賠、歸還給國家;不義的遺址,能夠拆除或者保留成為歷史的印記。但那些在我們沒有意識時,就寫入心底的「記憶裡的不當黨產」,卻唯有透過我們的自我思索,才能逐漸釐清。雖則「有形黨產」的賠還還有漫長的法律攻防要走,但「無形黨產」的漸次清消,更是每個人只能自己面對的「判決」。《黨產偵探旅行團》可以是最好的起點。
描寫白色恐怖的《流麻溝十五號》,主角為什麼一直被迫參加文藝活動?從「反共文藝」談起
2022/11/11 _
Youtube
這期影片,我們來聊《流麻溝十五號》。網路上已經有很多文章,在談電影裡面的歷史本事,確實都是很好的補充。但在這期影片裡,我想從一個切點進入:你有沒有發現,電影裡面的政治犯被抓到綠島之後,會一直被強迫參加「文藝活動」?
為什麼?他們不是去被「感訓」的嗎?這就要從「反共文藝」開始談起了。
11
12
13
14
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