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發生的與未曾發生的歷史現場:清法戰爭的砲台故事
2023/02/10 _
時事雜談
幸或不幸地,這之中許多砲台,也就因此失去了戰略上的意義。但也正因為如此,它們沒有像清法戰爭許多實際和法軍交火過的砲台一樣,落入被摧毀的命運,而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它們完整的樣貌。當我們走進砲台內部,與其說我們是走進歷史現場,不如說我們是走進了「未曾發生的歷史現場」——它們被建造之初,所設定的那場戰爭從未發生。而這一切,更能讓我們感受到人類之有限;一切苦心擘劃的、錙銖算計的,最終抵不上命運的劇本。
【專訪】戰爭與台灣文學,來一手! (+怎麼讀文學小說) by好書來一手
2023/02/09 _
他人之眼
我覺得台灣大多數人,正是因為沒有腳本,所以面對戰爭時,害怕就無限膨脹。一旦有越來越多的作品在談論戰爭,給我們一個基本的想像的時候,害怕程度就會得到控制──不會因此就不怕,戰爭當然很危險,但是,我們的恐懼得到一個控制之後,我們才能更理性地去安排說接下來該怎麼做。
把悲觀留給自己:「鬥士」賴和的另一面
2023/01/31 _
文學評論
現在的我們當然知道:賴和的預言是錯誤的。但這並沒有什麼關係。因為真正有份量的不是正確,而恰恰是賴和所做的一切——在複雜的、絞纏的世界裡,選擇一件自己相信的事,然後不抱期望地一直做下去。
封鎖台灣,容易嗎?1884年「清法戰爭」的教訓
2023/01/28 _
時事雜談
講到中國侵略台灣的手段,有一種常見的說法是:「中國只要封鎖台灣,不准許物資進入,台灣就會崩潰投降了,根本不用真打。」
講這話的人,往往是過度低估「封鎖」這件事的難度。事實上,早在1884年,也就是將近140年前,台灣就曾經被封鎖過了。
台灣文學館嗑了什麼?在過年前推出賴和主題球棒⋯⋯而且竟然沒有違和感?!
2023/01/20 _
Youtube
上禮拜,台灣文學館推出了新一季的「文創商品」。這次的文創商品,可不是什麼書籤、馬克杯之類無聊的東西,而是一支貨真價實的「球棒」!而且,這支球棒還是以大家國文課本裡有提到的台灣作家「賴和」為設計概念的。我看到這款商品的第一瞬間是「這三小」,多想三秒鐘,竟然覺得「靠,怎麼這麼合理」。今天的影片,我們就來聊聊這支球棒,到底跟賴和的文學有什麼關係。
政治立場,到底能不能影響文學評價?再談「文學歸文學,政治歸政治」|真文青養成班
2023/01/06 _
Youtube
關於「我們能不能用政治立場,來決定一部作品的好壞」這個問題,有三種常見的立場。我接下來就會分別解釋三種立場各自的考量,以及我自己的觀點。這個問題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,每一種立場都有人支持。而不管你支持哪一種立場,也都可以參考一下其他陣營的想法。
學生的寫作能力真的「雪崩」了嗎?
2022/12/30 _
時事雜談
我從來都不買單「寫作能力一代不如一代」的講法,因為這些講法往往都是把「某項能力的低落」,推論成「這麼基礎都不會,程度一定很差」。但寫作從來就不是爬階梯,有的人就是可以文字亂七八糟,卻設計出很棒的推理小說謎團;也有人根本不會講故事,文字卻能流利幻美。
「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」常設展開箱
2022/12/21 _
時事雜談
現在,我至少還能「慶幸」,我們幫鍾老做出了一個沒有對不起他的展覽。據說,在這個園區籌備之初,鍾老就曾經三不五時來閒晃,有點害羞、又有點好奇這個以自己為名的園區,究竟是要做些什麼。如果說還有什麼遺憾的,或許就是沒辦法讓鍾老親眼看到,我們所希望獻給他的這一點小小的心意吧。
【遊戲玩不完啦】2022 TGA 最佳敘事?《戰神:諸神黃昏》:打了半場好球,結局卻像是老師在趕課|God of War 5
2022/12/13 _
Youtube
之前我做過影片來講解2018年的《戰神》。一直以來,它都是我心目中完美平衡的作品,劇情很讚不說,遊戲本身也很好玩。於是,今年《戰神:諸神黃昏》上市之後,我就火速買來玩了。
先講結論,這個遊戲本身非常不錯,我玩得滿愉快的。但是,從劇情上來看,我認為《戰神:諸神黃昏》只打了七局的好球,最後結局的處理完全失去水準。
《流麻溝十五號》之後,你還可以讀讀葉石濤:談《台灣男子簡阿淘》
2022/12/10 _
文學評論
是什麼讓他在1996年,台灣社會對白色恐怖還餘悸猶存之時,就寫了這麼一部完整的《台灣男子簡阿淘》,為我們留下第一手的「白色恐怖圖鑑」?
11
12
13
14
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