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音闕詩聽〈芒種〉:並不是把白話文的手腳砍斷,就會有古典詩的質感|聽歌職業病
2021/11/12 _
Youtube
從我開始做「聽歌職業病」系列之後,就有非常多人敲碗,要我做這首〈芒種〉。不騙你,我打開這首歌好幾次,只要一開始解讀歌詞就頭痛欲裂,始終沒辦法寫完腳本。但今天我決定咬牙撐到底,就算講到腦袋爆血管,也要了結這樁心事。
【課本沒教的:】傳統作文害了你!五種在作文比賽正確,但保證讓你的文章變難看的寫法
2021/11/05 _
Youtube
你有沒有發現,「作文」是一種很奇妙的文體——當你寫得不好,它很難看;當你寫得好,它會變得超級難看,就像作文比賽那些很假掰的得獎作品。
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「傳統作文」的教學方式,幾乎全部都是錯的,不管是文學、商業、媒體、學術、新聞等領域,沒有正常人類會用那種文體寫作。這支影片,我們就來聊聊五種絕對錯誤的作文寫法。
【Podcast訪問】作者真的死了嗎:敘事該如何詮釋,是誰說了算?
2021/11/04 _
他人之眼
本集節目從受眾角度出發,跟大家聊「看不懂」藝術的焦慮感。
接著以「詮釋學」為討論核心,聽兩位來賓分享關於劇場和小說創作經驗。
從中層層遞進、精彩地辯證「作者意圖真的重要嗎?」
還是在作品完成那一刻,作者就該功成身退?
而身為受眾,可以用什麼心態欣賞藝術,較能找到樂趣及自信呢?
《臺灣性別文學講》EP05|反共文學下的性別平權「彩蛋」ft.朱宥勳
2021/11/01 _
他人之眼
在男性向外追求反共大敘事的同時,女性則關注向內的家庭、感情等,作家、文學評論家朱宥勳認為,從現今的眼光來看,這些當時被認為「不登大雅之堂」的閨秀文學,反而是後來文學發展的主線:「我們可能大部分都沒有經歷過戰爭,可是你有家庭吧?你會談戀愛吧?你總是會面臨到跟她們相同的這些困境。」
殖民者是怎樣對付抗爭者的:「文協左右分裂」的故事
2021/10/29 _
Youtube
本週影片,來講講故事,聊「文協分裂」的過程。今年是文協一百週年,全台各地都有紀念活動。當然,作為開心慶祝的日子,大部份時候我們都會先講文協所立下的功業。但在10月17日的紀念日過後,我們或也可以分一點注意力,來從文協如何崩毀、乃至於日本人如何分化對付文協的故事聊起。
宋冬野〈董小姐〉:四兩撥千斤,幾個字就扭轉故事的走向|聽歌職業病
2021/10/22 _
Youtube
前一陣子,我看到中國歌手宋冬野的音樂會,因為被人舉報而取消的消息,覺得非常感嘆。這期影片,我們就來聊聊我第一次接觸到宋冬野的經典歌曲〈董小姐〉吧。 這首歌的歌詞很美,但大多數人很難講清楚美在哪裡。
知識普及只是降低入行的門檻,無法讓人變成專家
2021/10/20 _
他人之眼
本文是大塊文化為了《專家之路》一書進行的訪談,由大塊編輯擬定題目,我以文字回答。
從負債,變成資產:重回「台灣」的新世代文學創作
2021/10/18 _
文學評論
邱貴芬教授的「從負債變成資產」說法,很精準地抓住了過去數年,臺灣新世代文學創作者的趨勢。而沿著這個趨勢,我想在本文提出更進一步的觀察:我認為,2020 年代的臺灣文學創作,將進入臺灣文學史上的「第三波現實主義浪潮」。
反正我很閒〈失戀男的殼〉:結構環環相扣,情節翻轉有力的精巧劇本|敘事X光機
2021/10/15 _
Youtube
我沒有想到,我竟然有一天會做影片分析「反正我很閒」。不是因為我不喜歡他們,他們很厲害,但他們的厲害通常都Kiang得很難以常理分析。
但是,他們上週的影片〈失戀男的殼〉不一樣,這部影片的結構、情節、象徵都非常漂亮,你不說是「反正我很閒」,我還會以為是今年哪個大文學獎的首獎作品。這支影片,我們就來聊聊〈失戀男的殼〉有哪些厲害的設計。
如果台灣將有一個國慶日:「文協」的誕生及其意義
2021/10/09 _
時事雜談
「文協」到底有多重要?為什麼有這麼多地方在紀念它?這樣說吧,如果有朝一日,台灣要有自己的「國慶日」,我認為就應該擺在10月17日。文協成立,幾乎就可以說是「現代台灣的生日」。
22
23
24
25
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