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4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《返校》:學校的陰森,是因為政治的恐怖
2019/09/21 _
時事雜談
但《返校》的特出之處不只是呈現恐怖,而是直截了當地說出恐怖的根源:校園為何恐怖?因為它是整個社會當中,殘留最多黨國符號、最多威權痕跡之處。每個台灣人都上過台灣的學校,也因此每個人都經歷過一場小型的戒嚴。
【退讚台灣史】1964年,〈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〉
2019/09/16 _
時事雜談
「一個堅強的運動,正在台灣急速地展開著。這是台灣島上一千二百萬人民不願受共產黨統治,不甘心被蔣介石毀滅的自救運動。」
【退讚台灣史】1965年8月6日,八六海戰。
2019/09/15 _
時事雜談
不過,「困死」是從蔣介石的觀點來看的。從民間的角度回顧過去,「八六海戰」的失利未嘗不是一次歷史的轉折點。蔣介石幻想中的五十個師登陸福建海灘的的作戰並未發動,從而也避免了數十萬、甚至上百萬的人命損失。而心心念念「反攻大陸」的外省族群,縱然不是完全樂意,但總是隨著時間安居落戶、漸漸融入台灣社會之中了。
【退讚台灣史】1968年7月,民主台灣聯盟案。
2019/09/13 _
時事雜談
出獄之後,他成了背負這些前輩的命運而活的人。他的文字、他的發言、他的行動,從此不只是為了抽象的「人民」、「群眾」,而更是為了那些湮滅在白色恐怖牢獄中的前輩裡。他們在牢裡油盡燈枯,但他們的精神將從此依附在壯年的陳映真身上,頑強而孤絕地,堅持那些漸漸已經不合時宜的左統理念。
【退讚台灣史】1970年2月8日,泰源事件。
2019/09/12 _
時事雜談
他們當然不是恥辱,他們會一直被記住。在戰後漫長的時光裡,他們證明了台獨並不只是一群文弱書生的腦內空想而已,而是一種可以有血氣的執著。
【退讚台灣史】1970年4月24日,黃文雄刺蔣案。
2019/09/11 _
時事雜談
他下一次出現眾人眼前,已經是1992年了。那一年,《自立晚報》刊出了〈二十一年生死兩茫茫——喜見刺蔣案黃文雄志士〉這篇文章,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歐洲訪問時,驚喜地見到杳無聲息的黃文雄。
這位把黃文雄音訊帶回來的文章作者,叫做陳菊。
解嚴寶寶的《台灣作家全集》
2019/09/05 _
抒情散文
高三那年的國際書展,我站在「前衛出版社」的攤位前面,發了很久的呆。我試著走去別的攤位,但不知怎麼的,總是會被莫名的人流沖回來。吸引我的,是一套精裝硬殼的《台灣作家全集》。
平凡的都有貴重的來歷:讀張嘉真《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》
2019/09/01 _
文學評論
如果三四十歲有三四十歲的精悍、五六十歲有五六十歲的厚實,那沒道理二十歲不能有二十歲的風采。只是技藝熟成通常需要時間,二十歲的迷人之處,往往沒有足夠精確的筆力去描,時間一過了就多少帶有後見之明的昏黃。而《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》的時光正好,筆力亦足以直擊青春的核心,「稚氣」反而成就其鮮活。
詭麗的多線操作:讀邱常婷《新神》
2019/06/12 _
文學評論
或許有點跳tone,不過閱讀邱常婷《新神》的時候,我的感覺就像是在看一名精銳的電競選手,有條不紊地開啟多線戰場。她擅於快速拋出多條敘事的線頭,瞬間奪去讀者心神,並且在適當時機引爆,讓我們知道:原來這些線頭,條條都連著某顆人心的地雷。
引號的位移,時空的對折:讀賴香吟《天亮之前的戀愛》
2019/05/01 _
文學評論
今後,不會再有「台灣哪裡文學?」這樣的問句了。這本書就是一個肯定句:文學裡面是有台灣的。
29
30
31
32
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