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【蘋中信】台語文學的再突破
2020/12/02 _
時事雜談
今年的十二月,《聯合文學》與《文訊》兩份文學雜誌,分別推出了回顧文壇現狀的,評選「此刻的一線作家精選」性質之專題。《聯合文學》雜誌做了「二十位最受期待的青壯世代華文小說家」專題,其中選了十名台灣青壯小說家;《文訊》雜誌則有「21世紀上升星座」專題,評選出2000年後最具代表性的散文、小說、新詩各20本。
龍應台所繼承的美文傳統
2020/10/08 _
時事雜談
世人對龍應台最大的誤會之一,就是把她當作「文化評論家」。文化是有一些的,但她的文化慣習恰恰就是使她的評論虛無薄弱的主因,這使得她的文章總是讀來文字流麗,論證卻無法推敲——不是經起不推敲,而是無法推敲,因為基本沒有論證可言。龍應台近日的「不管你說什麼,我反戰」的短文,就是又一例證。
我願意陪你彆扭:讀張亦絢《我討厭過的大人們》
2020/08/06 _
文學評論
她示範「討厭大人之路」給你看,因為她在乎你曾是的那個孩子。
假如沒有李登輝:外省-國民黨的「李登輝情結」
2020/08/03 _
時事雜談
2020年7月30日,前總統李登輝逝世。他的逝世也像他的人生一樣充滿戲劇性,先是7月29日晚間一波大規模的誤傳,然後才是隔天的壽終正寢。而這一天的時差,適足以讓我們看到人心的發酵,特別是「外省-國民黨」族群的「李登輝情結」。
貫通過去,預示未來:鍾肇政的「現代主義時期」
2020/06/01 _
文學評論
鍾肇政已經預示過的未來,我們終於聽到了。我輩寫作者花十幾年的時間,才摸索出來的路線,他其實早早就說過了。是我們自己在閱讀地圖上,對他那一代人豐厚的遺產視而不見的。理解來得如此之遲,我們的愚鈍歷歷可見,而這正是我們虧欠於鍾老那一代台灣作家的。
2020.瘖啞前夕的謎因
2020/05/15 _
小說創作
狸貓並不是功能特別強大的導覽機器人,畢竟台史博吃的還是公家預算,能讓館內的十台機器同時運作、應付每天50場預約導覽而不故障,就已經值得館長每日早晚到館內的土地公廟展區上香了。為了降低故障率,館方決定用一種古老的導覽方式——沒有全息投影,沒有物理模擬,純粹以語音講述,並且刻意採用非常樸素的教師語調,以呼應那個年代的氛圍。
作品的一生:讀《尋找異鄉人:卡繆與一部文學經典的誕生》
2020/04/30 _
抒情散文
如果要用很粗略的一句話講,我會說,《尋找異鄉人》是一本令人震驚的奇書。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裡,我腦中不斷有問號泡泡在翻滾:「真的假的,這資料你也找得到?」或者:「連這你也知道,你確定你不是卡謬本人嗎?」
「託名虛構」的文學意義:青山千鶴子.楊双子《臺灣漫遊錄》
2020/04/19 _
文學評論
楊双子不可以純粹就寫一個「青山千鶴子」的虛構故事,然後作者欄只放上自己的名字嗎?當然可以。只是這樣的話,意義就完全不同了。
文學的遊戲說明書:《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》
2020/03/11 _
文學評論
如果要用一句話說完《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》的好處,我會說:這本書是「文學」這款遊戲最好的說明書之一。甚至,在書裡面的若干章節,它已經超過了「說明書」,而甚至有了「攻略」的性質了。
山村裡的歷史,恍惚裡的光明禪寺
2020/02/25 _
抒情散文
如果你知道此處的歷史,就更會在趣味之外,感受到一重恍惚的沉默。
30
31
32
33
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