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/註冊 →
關於我
作品輯錄
活動行程
合作邀約
跟我說話
書與課程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
文章
全部
小說創作
抒情散文
文學評論
時事雜談
Youtube
他人之眼
少作紀念
文章
這不是一場論戰,而是一場併吞戰
2018/11/25 _
文學評論
然而,看似心情頗佳的賴和,突然坐起身來,用左手壓著疼痛的心臟,激動地說:
「我們正在進行的新文學運動,都是無意義的。」
在吃完愛的存量以前:讀洪茲盈《墟行者》
2018/11/01 _
文學評論
如果要用幾部作品來大略攏出洪茲盈《墟行者》的型態,我想大約會是在董啟章的〈安卓珍妮〉和高志峰的〈上帝競賽〉之間。
路就這麼走了過來:讀洪明道《等路》
2018/11/01 _
文學評論
而我最感驚艷的,是他在描寫人物時的精準節制,有許多篇章都寫到了欲言又止、目眶含淚卻又不落下來精彩境地。
圖書館的某一午後
2018/10/01 _
小說創作
這一陣子,道公每天將近中午時,就會從道藩樓的某間空教室悠悠醒轉過來,像是睡了過於漫長的一覺那般。這樣的甦醒頗為詭異,睜眼頭一個念頭都是:「我不是死了嗎?」
編織一種——讀黃碧雲《盧麒之死》
2018/09/01 _
文學評論
全部都歪了,但又沒那麼歪。《盧麒之死》編織的是一組若即若離的歷史,既不確認歷史因果與事實真相,也不否認我們能擊破官方陳述的虛偽性。當準星穩定偏離目標三公分時,我們既不能說這幾槍擊中了靶心,卻也會承認開槍的人大概真是掌握了什麼吧——至於那「什麼」,我們只能透過關係性的偏離模式來約略得知,就像是命案現場用粉筆描出的人形一樣。
帕米爾的某一午後
2018/09/01 _
小說創作
這樣的午後不會有槍聲。天驄說得沒錯,時代不同了,他們是沒有聽過槍聲的一代,也最好不必聽過。
任公沒有什麼好對天驄辯解的。對一切茫然無知到可以繼續憤懣的程度,是他們能給年輕人最好的幸福。
罪的形狀:讀金《罪人》
2018/07/01 _
文學評論
討論《罪人》這本書,幾乎找不到不爆雷的方式。因此,在此必須先敬告讀者:接下來的討論,是以您已經讀過《罪人》為前提。作為交換,我可以先透露我的結論:我認為這部推理小說是水準之上的作品,很值得您先去找來讀,再來衡量本文的判斷。
天才的存活率:文學社群的幻覺及必要
2018/07/01 _
文學評論
這樣的觀察,應多少能讓我們對「作家」這種身分除魅一些吧。天真的讀者會將作家敬若神明;而窺破了「文壇結黨營私真相」的讀者,會失望於作家原來是庸俗的人類。這兩種想法都不健康——因為作家確實也就是人類,既不特別神,也不特別俗,他們只是一群剛好比較精熟於文字技藝的人,聚在一起遊樂、吵架、工作、生活而已。就像每一個努力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類一樣。
十二年國教課綱你搞懂了嗎?——關於「素養」的三個關鍵字
2018/06/11 _
時事雜談
如果你翻開課綱或教育部的各種文件,十之八九會覺得「素養」是一個極為模糊的概念。它似乎包山包海,一下要求學生的「學習表現」,一下要求學生有「社會參與」的能力,一下又要求學生可以自學。最受這個模糊概念困擾的,大概就是老師們了。從這些政策文件的語調來看,我們似乎正面對一個革命性的年代,正在引進一套別說歐洲和美國了,連日韓中港都早就引進的東西。這套東西似乎否定了我們過往的教法——但它到底是什麼?
少女的文明開化之夢——讀楊双子《花開少女華麗島》
2018/06/01 _
文學評論
在評介楊双子的「歷史百合小說」時,以如此陽剛的伍佰來開場,似乎是有點奇怪的事情。但楊双子的小說確實讓我想起伍佰,這兩者都是「重新發明歷史傳統」,一種接上被截斷的歷史之芽的努力。只是楊双子要接回來的,是日治時期曾經有過的「少女小說」的傳統。
32
33
34
35
36